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

古今知夏 2025-10-14 06:51:00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度官员桑迪普·庞德里克扔出了一句狠话:“印度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这位在商务部和钢铁部都任过职的秘书,为印度制造业描绘了一条全新的赛道——不挤别人拥堵的高速公路,自己另辟蹊径。 先看最直观的数据:2024 年印度粗钢产量 1.32 亿吨,全球排第二,听着挺厉害吧?可跟中国一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中国同年产量 9 亿吨,印度这数儿连中国的 15% 都不到。直白点说,中国一个月炼的钢,印度得吭哧吭哧干小半年。 最打脸的是,印度还是个 “钢铁进口户”。2024 到 2025 财年,印度成品钢净进口量飙到 950 万吨,创下九年新高。自家产能差着 1.2 亿吨的窟窿,不进口根本填不上, 这哪像个 “全球第二” 该有的样子。 庞德里克说要 “另辟蹊径”,可印度钢铁业偏偏卡在了 “离不开中国” 的死胡同里。尤其是高端的特种钢材,比如造汽车轴承、风电设备用的那些,印度 60% 以上都得从中国买。 为啥非得买中国的?因为又便宜又快。中国钢材比印度本土的低 23%,交货时间还能缩短一半。之前印度最大的车企塔塔摩托,就因为中国钢材晚到了几天,生产线直接停了三天,光损失就超千万美元 —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真金白银的疼。 而且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早不止是成品钢了。上游的炼钢设备,七成是中国造的;炼钢厂离不开的焦炭,四成都得从中国进口。就连塔塔集团吹得震天响的 “全球最大高炉”,核心的除尘系统、液压装置,全是中国技术。 中国企业给搭的智能控制系统,能把高炉温度波动控制在 5℃以内;可印度自己搞的系统,误差能超 30℃,炼出来的钢合格率直接低了 15 个百分点。说白了,印度钢铁厂的 “心脏”,不少都是中国造的。 为了 “摆脱依赖”,印度还搞过贸易保护那套。2024 年 9 月,先对中国不锈钢管加征 12% 到 30% 的关税;2025 年 4 月,又对部分钢材加 12% 的临时关税,说要 “保护本土产业”。 结果?加税后中国钢材进口量反而涨了 91%!为啥,因为韩国、日本的同类钢材,价格比中国高 20% 以上。下游的汽车厂、造船厂根本扛不住成本,只能接着买中国的 — 这操作跟自己打自己脸没啥区别,越 “防” 越依赖。 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喊着 “不做中国”,一边在半导体领域又走了老路子。借着美国的 “关键技术倡议”,印度想靠美国帮忙建半导体工厂,还计划搞军用半导体,生产高端材料。 可他们忘了一件事:造半导体需要的高纯度特种钢材,印度还是得从中国进口。等于换了个领域,照样得靠中国 — 这哪是 “新赛道”,明明是换个地方继续 “依赖”。 莫迪政府为了搞半导体,可是下了血本:拿出 100 亿美元补贴,许诺最高 70% 的投资返还,还要在古吉拉特邦建 “半导体之城”。可看看钢铁业的前车之鉴,这钱大概率要打水漂。 印度钢铁业之前累计拿了超 50 亿美元补贴,结果连最基础的焦炭提纯技术都没搞明白。反而因为补贴都往特定地区倾斜,把市场搞乱了 — 钱花了,本事没学到,这教训还不够深刻。 其实 “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 这句话,说到底是印度想走捷径。中国钢铁业从依赖进口到全球第一,花了三十年时间,啃下了焦化、连铸等上百项核心技术,从矿山到钢材回收,全产业链都打通了。 可印度呢,既不想花时间积累技术,又想跳过基础工业,直接搞高科技。这就像盖房子不打地基,光想往上盖高楼 —看着热闹,风一吹就倒。 制造业的竞争从来没有 “捷径” 可走,该学的技术、该打的基础,一步都少不了。跳过了钢铁业的扎实积累,再响亮的 “换道超车” 口号,到最后都得在供应链的现实面前,露出自家的短板。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