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导演万力与的对谈中,分享了许多演员檀健次拍摄时的故事,同时对檀健次的表现充分肯定。作为万力导演的首部长片,《震耳欲聋》真正做到了各方都满意:以小博大,资方满意;艺术表达,导演满意;品质上乘,观众满意;当然,一切的一切,最满意的,还是《震耳欲聋》让观众看见了一个全面无死角的好演员,檀健次!檀健次是多面性演员能驾驭喜剧
檀健次的全面无死角,首先呈现在对人物各种状态的拿捏上。在影片中,李淇这一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是现实的,也是人性的,但一切总归要落脚于状态的呈现。刚出场的李淇,就一烟火气十足的地摊所律师,他整个人的状态是精明且卑微的,比如,李淇开场利用他的精明打赢了官司,却被委托人瞧不上,连汇报的机会都不给,他只能卑微的落地眼前的收益,一句“韩总,那两千,转我之前账户就行”,分明带着笑却写满尴尬与无可奈可。
后来,随着入驻32楼,李淇不仅衣饰变了,整个人的卑微也弱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成功人士的腔调。最明显的,就是董主任到访,希望他接下案子,李淇没有正面回应,不停的让秘书上新茶、拿巴黎水,既显摆自己的成功,也达到敷衍之效,此时,檀健次脸上的笑,已经与地摊所的他,判若两人,一张标准的32楼笑脸。
檀健次对于状态的拿捏,还有很多值得说道之处,比如经历吴阿姨之死、与金松峰小馆对峙、法庭戏,以及回归地摊所,每一个阶段,檀健次都能基于李淇最恰当的状态,完成人物的塑造。
檀健次的全面无死角,还体现在,他对类型元素的深谙上。比如喜剧元素,马桶敷面膜和喷泉捡手机,还有那个掉下的表壳,檀健次的喜感,不在于抖包袱,而是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幽默的方式达成戏剧表意效果,这是比抖包袱高级的多的喜感营造。
如果说一般演员的表演域,只有手电筒光般大的范围;那么,檀健次的表演欲,就是探照灯光,所照之处,绝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