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

诸葛利剑 2025-10-13 15:31:30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俄罗斯那边日子不好过。欧盟甩出17轮制裁,能源出口直线掉40%,金融系统被SWIFT踢出去,西伯利亚的木材在欧洲都没人要。2024年俄罗斯财政报告显示,GDP缩水2.3%,经济压力山大。俄罗斯科学院的分析指出,这种制裁让俄罗斯不得不把眼睛转向东方市场,尤其是中国。 结果中俄贸易额蹿到2448亿美元,七成是能源生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单项就顶了GDP的1.2个点。中国市场成了俄罗斯的救命稻草,但也让莫斯科对北京的中立态度有点纠结。俄罗斯专家们觉得,中国这种平衡其实是自保优先,不想因为帮俄罗斯太狠而惹上西方麻烦。 俄罗斯的这种焦虑,根子在历史恩怨上。沙俄时代通过瑗珲条约拿走中国外东北60万平方公里,苏联时候又搞外蒙古独立,这些旧账让俄罗斯战略思维里总有提防中国的影子。现在中国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产业链齐全,军事实力强,俄罗斯自然警觉起来。普京本想72小时搞定基辅,结果陷入拉锯战,战略上失算,只能求东方帮忙。 中国外交档案里“不结盟”原则一贯到底,从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方式,到现在俄乌上的劝和促谈,都站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那边。中东事务上,中国推动沙特伊朗复交,也不偏帮任何一方。2025年安理会投票,中俄在反对单边制裁和维护主权上100%一致,但中国不升级成军事同盟。俄罗斯专家像亚历山大·卢金就说,中国觉得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反应有点过火,这让北京的和平叙事有点尴尬。 俄罗斯专家们在评估中国政策时,观点挺复杂。像伊万·祖恩科说,中国主流看法是保持中立,不想断任何伙伴关系,也不加入反俄阵营。安娜·基列娃指出,虽然中俄在西方压力下互挺,但没变成正式联盟,中国还得顾着跟西方的经济联系。伊戈尔·杰尼索夫提到,中俄立场有分歧,中国媒体对俄罗斯国内宣传保持沉默,这不是默许,而是相反。 亚历山大·加布耶夫强调,中国只管中国利益,表面上装作等距离,实际严格遵守制裁,避免伤到西方关系。俄罗斯官员对2014年制裁后中国没给够帮助有点失望,但后来认了,中国优先自家事。加布耶夫还警告,如果俄罗斯太依赖,中国可能开出政治条件,比如停售武器给印度,或者强推人民币贸易。这让俄罗斯得想想别太靠中国,避免不对称关系。 中俄经济绑得越来越紧,这点俄罗斯专家也承认。莫斯科交易所数据,2024年人民币在外贸结算里占80%以上,中国手机占俄罗斯市场70%,俄罗斯钛合金进中国大飞机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结论是,跟中国闹翻等于自找苦吃。中国不给军事支持,其实是战略算盘,要是中国卷进去,西方制裁更狠,反倒断了俄罗斯经济后路。 谢尔盖·卡拉加诺夫作为普京顾问,说中国对俄罗斯影响会加大,得警惕依赖。德米特里·特列宁以前是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他说俄罗斯未来得靠东方,尤其是中国,但得发展印度和中东关系,避免单一依赖。伊万·祖恩科提醒,别把一种依赖换成另一种,中国没从俄罗斯得到特殊优惠,反而俄罗斯受益更多。亚历克斯·马斯洛夫说,中国在等战后特殊优惠,谈判会复杂,俄罗斯得当共同投资者,别只当买家。

0 阅读:0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