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宣布!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

青橘小罐 2025-10-13 13:48:00

澳大利亚宣布!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土设最低价,投12亿澳元建战略储备。这不就是美国当年对付中国稀土的翻版吗?   先说说澳美这波操作的核心算盘,说白了就是想复制美国当年用价格手段干预市场的老路,当年美国曾试图用低价策略挤垮中国稀土企业,结果没成。   现在换个玩法,改成设最低价、建储备。澳大利亚投的 12 亿澳元,说是战略储备,其实就是政府掏钱托底。   通过政府采购把稀土价格稳住,让本土矿企有钱赚、敢扩产,进而帮美国搭建一条 “不含中国” 的稀土供应链。   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陆克文之前还放话,说澳大利亚的稀土能完全取代中国,给美国当 “替代供应国”。   可这话刚落地,自家网民就先泼了冷水:成本高得离谱,根本没竞争力,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   成本这道坎,澳大利亚就迈不过去,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就形成了从开采、选矿到冶炼分离的完整链条,光是江西赣州一个地方,就聚集了上千家配套企业。   分工细到连稀土废料回收都有专门的厂子,规模效应直接把成本压了下来,可澳大利亚呢?   拿西部的 Iluka 矿企来说,政府给了 10 亿美元贷款让搞精炼,结果光环保审批就卡了快两年,建个冶炼厂的投资比中国同类项目多花 60%,算下来每公斤稀土的加工成本要比中国高 120 美元。   更要命的是,中国企业能在稀土价格暴跌时靠规模和技术维持生产,澳大利亚矿企之前就有过先例,价格一跌就直接关停项目,现在靠政府设最低价托底,本质上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填市场的坑。   技术上的差距更是肉眼可见,澳大利亚目前的技术最多只能到 99.5%,与中国0.49%的差距,就意味着他们的稀土没法用在 F-35 战斗机、核潜艇这些高端装备上。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最近就因为稀土材料纯度不够,导致 B-21 轰炸机项目亏了 4.77 亿美元,要是未来真用澳大利亚的稀土,美军的装备成本还得往上涨。   更尴尬的是,澳大利亚想提升技术,还得求中国,他们的稀土分离设备,核心部件得从中国进口,连操作工人都得送到中国培训三个月才能上岗,这哪是技术自主,分明是技术依赖。   澳大利亚之前早就试过摆脱中国依赖,2019 年他们就和日本合作搞稀土精炼,花了 3 年建了个小厂,结果因为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稀土磁体合格率只有 30%。   这事儿往深了说,根本是违背产业链规律的瞎折腾,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是几十年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靠政府签几个协议就能随便重构的。   中国的稀土产业能有今天的地位,是靠无数企业一点点积累技术、磨合分工,靠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工人培养慢慢堆出来的。   澳大利亚想跳过这些阶段,靠政府补贴和政治联盟走捷径,根本不现实。   就像当年英国想重建纺织业,就算有原料,没了熟练工人和配套工厂,最后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布料,道理是一样的。   美国总觉得靠政治手段能强行改变产业链流向,却忘了企业要的是利润和效率,中国的稀土不仅便宜、质量好,还能提供 “一站式服务”。   从矿石到磁体成品全程搞定,美国企业就算想换供应商,也得考虑成本和交货期。   所以现在的稀土联盟,不过是换了个领域的重复,澳大利亚成本高、技术差,美国自己产业空心化,就算砸再多钱,也拼不过中国几十年积累的产业实力。   美国要是还看不清现实,继续砸钱搞这种没用的联盟,最后只会发现,稀土供应链的命脉还是捏在中国手里,自己花的钱全打了水漂,反而拖慢了自家新能源和军工产业的发展。   这账算下来,实在太不划算。   信源:澳大利亚正考虑与美国达成关键矿产协议——新浪财经2025-10-12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