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想到,中国这次真的玩真的了。更没想到,一直用来针对中国那一套,居然被中国反手用了回来。外媒一看不对劲,开始慌了。 说起最近这事儿,得从中美贸易摩擦的旧账说起。过去几年,美国那边总爱用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来卡中国脖子,尤其是芯片和高端设备。2022年,美国就搞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拉上日本和荷兰一起,封锁高端制造设备卖给中国半导体企业。那时候,中国企业像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生产线直接受阻,成本蹭蹭上涨。华盛顿的逻辑很简单:你技术赶不上我,我就堵住你的路,让你没法追。结果呢,中国没坐以待毙,而是开始琢磨对称反击。稀土这块儿,本来就是中国手里的王牌,美国自己也清楚,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他们早想通过澳大利亚进口原矿,自己加工绕开,但技术链条离不开中国。这回,中国直接把这套玩法反过来用,精准得让美国措手不及。 10月9日这天,中国商务部连发几道公告,力度大得超出很多人预料。第61号公告直指境外相关稀土物项,规定任何含中国成分达到0.1%以上的产品,出口前都得向中国申请许可证。这不光管矿石和金属,还延伸到加工链的每个环节,哪怕是第三方国家提炼的,只要沾上中国技术或设备,就得过这一关。第62号公告更狠,把稀土相关技术直接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包括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这些核心技术。所谓“技术视同出口”,意思是就算不物理运出去,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验室合作或并购方式分享,也算出口,得审批。海关总署的第56号和第57号公告则覆盖稀土设备、原辅料和部分中重稀土如钬、铽这些元素,从11月8日起正式执行。这些规定不是空谈,商务部明确强调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义务,堵死了国际上借WTO抱怨的口子。 这套组合拳,为什么说中国玩真的?因为它不是简单禁运,而是学着美国的长臂管辖,管到境外去。过去美国封锁华为时,要求全球企业别用美国技术,现在中国反过来:你用中国设备加工稀土,不管你在哪儿,都得申报。澳大利亚矿场那边,原矿出口没问题,但一到精炼厂,如果设备是中国产的,成品出口就得卡壳。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企业,本来就依赖稀土做磁铁和芯片,现在合作项目一多半得停下来审。商务部还更新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把这些加进去,执行起来有法可依。相比美国当初的封锁,中国这回准备更足,过渡期安排得井井有条,许可证机制也留了门,但门槛高,审核严。外媒像彭博社和路透社一看,就直呼“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逻辑一模一样,陌生是因为没想到中国下手这么稳,这么深。 美国那边,反应来得快,但底气不足。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在10月10日公开放话,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还说要加强出口管制。这不是头一回了,他上任第一天就签了行政令,加10%关税于中国进口。现在稀土一卡,他直接升级到“大规模增加关税”,矛头直指软件和关键技术。国会那边,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跳出来,说这是对特朗普的“当头一棒”,呼吁盟友联合反击。智库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析,这波限制直接威胁美国国防供应链,F-35战机和导弹系统都离不开稀土磁铁。芯片行业更慌,英特尔和台积电的供应链,本来就脆弱,现在稀土一限,生产成本得翻倍。 为啥美国这么被动?根子在依赖上。稀土不像石油那么显眼,但它是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和5G基站的命根子。美国有矿,但精炼能力弱,过去20年关闭了太多工厂,现在想重启,环保审批和技术人才都跟不上。中国这回不光限资源,还限技术,等于断了后路。路透社解释了管制怎么运作:从矿石到成品,每步追溯成分,境外企业申报时得提供全链条数据,审核周期长,拒批率高。这套规则,表面是贸易,实际是战略博弈。 长远看,这事儿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痛点。美国想“脱钩”,但现实是互相嵌套。中国出口管制不是一锤子买卖,商务部暗示未来可能加更多关键矿产,像锂电池和人造石墨也发了公告,稀土只是开头。华盛顿的回应呢?关税战升级,但历史证明,这只会推高通胀,让美国消费者买单。穆勒纳尔他们呼吁盟友支持,可日本和韩国企业自己也受伤,不愿深卷。智库报告显示,美国稀土进口90%来自中国,短期替代难,实验室技术还在原型阶段,离量产远着呢。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162评论】【1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