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之所以在南海跳得那么凶,其实最大的靠山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永远不开第一枪

鉴清评趣 2025-10-12 12:50:18

菲律宾之所以在南海跳得那么凶,其实最大的靠山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永远不开第一枪”的战略。 2024年4月,菲9701号海警船以“监测中国填岛”为名,在仙宾礁潟湖内长期锚泊。这本是个荒诞的借口:菲方自己承认,驻留期间未发现中方有任何填岛行动。 但更荒诞的是,这艘船一停就是四个多月,期间菲方多次组织船只试图突破中方封锁线,甚至在8月19日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导致双方船体碰撞。 事件发生后,菲方第一时间通过随船记者发布现场视频,将碰撞画面剪辑成“中方欺负菲方”的剧本,美国ABC新闻随后跟进报道,美国国务院也迅速发声支持菲方。这一套组合拳,从行动策划到舆论造势,再到国际声援,环环相扣,却始终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中方不会率先动武。 菲律宾的“底气”从何而来?表面看是美国在背后撑腰。2020年蓬佩奥公开否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2024年美菲联合军演规模扩大,美国在菲新增多个军事基地,部署“堤丰”导弹系统,甚至承诺依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为菲方提供安全保障。 但这些军事支持更多是威慑性的——美国航母在南海的巡航时间每年不过200多天,核武器更是“玻璃大炮”,真正动用的可能性极低。 反观中方,从2012年黄岩岛对峙到2025年黄岩岛管理秩序维护行动,每一次应对都严格控制在执法层面,即使菲方故意制造碰撞,中方也仅通过“拦阻”“驱离”“挤压”等手段制止,始终未跨过军事冲突的门槛。 这种克制背后,是中国对南海战略的精准把控,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仁爱礁是中国固有领土,菲方军舰“坐滩”25年已严重破坏生态;仙宾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菲方滞留船只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与东盟国家签署《宣言》,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甚至在菲方运补生活物资时给予临时性安排。这种“原则坚定、行动有度”的姿态,让国际社会看清了谁在维护规则,谁在破坏稳定。 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本质是一场“勇敢者游戏”的变种。美国通过“灰色地带”策略,将菲方推到前台,自己则在幕后提供舆论、军事和法律支持。 菲方则利用中方“不打第一枪”的战略,不断试探底线:从非法运补到故意冲撞,从科考造势到舆论炒作,每一次动作都在计算中方的反应阈值。 但这种试探是有代价的——2025年8月,菲方试图破坏黄岩岛管理秩序时,中国海警依法采取行动,菲方船只被有效管控,所谓“受害者”形象在国际舆论场迅速破产。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中国“慎战而不畏战”的战略,让菲律宾的挑衅始终无法突破临界点。中方不主动升级冲突,但绝不放弃主权;不轻易动用武力,但具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能力。这种战略智慧,既避免了陷入美国设计的“对抗陷阱”,又让菲方意识到:挑衅的代价是可控的,但越界的后果是严重的。 如今,南海局势依然复杂,外部势力的干涉未减,菲方的挑衅动作或仍会持续。但中国的立场已十分明确:主权不容侵犯,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当菲方真正理解“不打第一枪”不是软弱,而是战略定力时,南海的和平之海,或许才能真正到来。 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中方的“不打第一枪”战略,是智慧还是隐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62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