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提到,家长不希望孩子上中职,是因为中职毕业大多只能上高职,而高职很难考公

熊丙奇 2025-10-11 20:17:05

这篇文章提到,家长不希望孩子上中职,是因为中职毕业大多只能上高职,而高职很难考公考编——这是很多家长最追捧、最看重的。 以考公考编为目标,来规划学业与职业选择,不但会加剧焦虑、内卷,最终可能是“一地鸡毛”,很多家长都不得不面对孩子考公考编无法“上岸”的现实,如果不愿意去工厂从事传统技能工作或者灵活就业从事新技能工作,很大可能就是啃老。 1、现在的普职比已经超过7:3,就是进一步扩大普高规模,让更多初中毕业生,甚至全部初中生,都上普高,有一半左右学生也得读高职。按中考成绩原来上中职的学生,就是上普高,升学机会不一定就比上中职高。目前,中职毕业生基本想升学都能升学。 2、我国每年公务员加事业编招聘,约75万人,而高校毕业生已经超过1200万,高校毕业生都以考公考编为目标,上岸率仅为6%。以此作为学业发展与就业目标理性吗?这就好比所有高中生都以考上211高校为目标,疯狂地内卷,最终90%多的学生陪着卷。 3、当前中考成绩只能上中职的学生,意味着成绩排在所有学生的后30%,不管家长接受不接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更适合从事技能工作。绝大部分上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得从事技能工作。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远超过对学术人才的需求。 家长歧视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恰恰堵死自己孩子发展的道路。按理说,今后大概率从事技能工作的学生家长应该呼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及技能人才地位、待遇,但他们却特别看不起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有强烈的学历歧视。 很多人都说,如果职业教育质量高,技能人才受尊重,也就不会有普职分流焦虑。那么,在充满歧视与偏见的环境中,怎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技能人才地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高薪是从天而降的吗?

0 阅读:20
熊丙奇

熊丙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