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出息了,曝光新型高能激光炮,可摧毁1.5公里外高速移动目标,没想到九三阅兵上刚亮相的同款激光装备,土耳其就搞出来了。 近日,土耳其国防部网站发布视频显示,土耳其军方完成了一款代号为"光"的新型高能激光炮的验收打靶测试,据悉该款激光炮功率高达20千瓦,可以摧毁1.5公里外的移动目标,同时具备“致盲”半径5公里以内电子设备的能力。 这事儿乍一看是 “跟风”,毕竟一个月前中国舰载激光炮刚在阅兵场惊艳全场,能拦无人机、防巡航导弹,单次拦截成本才几美元,被称作 “海上防空性价比之王”。可细琢磨就会发现,土耳其这步棋,并不是简单抄作业,而是瞄准了中东战场最要命的痛点。 现在中东打成什么样?无人机比炮弹还多,纳卡冲突里,阿塞拜疆用无人机炸得亚美尼亚坦克满地跑;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连沙特的油田都敢炸。传统防空导弹呢,打一架无人机要花几十万美元,相当于用黄金砸蚊子,根本扛不住 “蜂群战术”。 土耳其刚好踩中这个需求缺口。它的激光炮打一次只要几美元,还能连续作战,简直是反无人机的 “神器”。要知道土耳其常年在叙利亚、伊拉克边境搞行动,自家基地天天被无人机骚扰,研发这玩意儿就是为了 “保命”, 你敢派无人机来,我就用激光炮给你打下来,成本还没你无人机贵。 而中国的激光炮思路更偏向海上。咱们的航母编队要面对的是敌方的 “蜂群无人机”+ 巡航导弹饱和攻击,所以阅兵上的舰载激光炮,重点在 “防得住、反应快”,能在几秒内锁定多个目标,还能连续 10 次发射不用冷却。虽然应用场景不一样,但核心逻辑相通,都是用激光武器的 “低成本、高效率”,破解传统防御的死局。 土耳其能搞出这东西,也不是突然爆发。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卖 F-16 战机给它,却不肯转让核心技术,甚至连维修都要卡脖子。土耳其一气之下搞军工自主,把全国 400 多家军工企业捏成一个整体,从雷达到炮弹,能自己造的绝不进口。 就说激光炮里的精密光学镜片,以前全靠进口,土耳其本土企业 Aselsan 硬是跨界攻关,3 年就搞出了国产版本,成本直接砍了 60%。还有散热系统,中东夏天能到 50℃,进口冷却装置一用就死机,土耳其工程师改了半年,把散热效率提了 40%,现在沙漠里也能稳定用。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就知道土耳其有多厉害。印度砸了几十亿美元研发激光武器,结果核心部件全靠买,测试时要么锁不住目标,要么打两发就过热, 到现在还没个准信;韩国半导体厉害,可军工产业链散得很,激光炮研发搞了 5 年,连个完整的原型机都没出来。 不过土耳其的激光炮也有短板。公开数据显示,它连续打 5 次就要冷却 30 分钟,而中国的同类装备能连续打 10 次不用停。而且遇到沙尘、大雾天气,激光会被削弱,土耳其还没公布过复杂天气下的测试结果,真到实战里能不能用,还是个问号。 但不管怎么说,土耳其这一步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以前激光武器是美中俄的 “专属玩具”,现在后发国家也能搞出来。这意味着什么,未来会有更多国家用激光炮反无人机、反导弹,传统的作战模式要被颠覆了。 中国和土耳其的激光炮相继亮相,也不是简单的竞争。中国代表的是 “大国深度”,在高功率、抗干扰、持续作战能力上领先; 土耳其代表的是 “后发速度”,用实战需求倒逼研发,快速拿出能落地的产品。两者一快一深,其实是在共同推动激光武器从 “实验室” 走向 “战场”。 接下来的局会更有意思。土耳其肯定会把激光炮推向国际市场,毕竟它的无人机已经卖遍中东,现在加个激光炮 “套餐”,竞争力只会更强。而中国的激光炮,未来可能会装在更多军舰上,进一步强化海上防御能力。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中东战场上,土耳其的激光炮在打无人机;中国的舰载激光炮在保护航母编队。两个国家的激光武器,虽然瞄准的方向不同,却都在改写全球的防御格局 。
土耳其出息了,曝光新型高能激光炮,可摧毁1.5公里外高速移动目标,没想到九三阅兵
古今知夏
2025-10-11 15:51:5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