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嘉诚终于知道什么是体面了? 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位叱咤风云的商界老将,家族企业触碰了国家利益的底线。出售战略港口的决定,本该是生意场上的算盘,却成了政经博弈的导火索。体面二字,在大国格局下,究竟该怎么算?李嘉诚这回,是不是终于看清了? 李嘉诚可是香港商界的活化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长江和记实业一步步从塑料花小作坊,爬到全球港口、地产、能源的巨头行列。集团手握的港口业务,覆盖五大洲,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更是咽喉要道。中国货轮每年通过这里上万艘次,承载着制造业出口的命脉。长和的触角伸向全球,资产规模一度让它在香港政商圈呼风唤雨。李家父子多次现身公共场合,表面上跟国家发展搭上线,可骨子里,总有些人觉得他们更爱盯着海外那点蝇头小利。 转眼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突然放出大招:以228亿美元的价格,把持有的43个海外港口资产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这笔买卖直指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买家阵容里,黑石集团身影晃荡。公告一出,香港股市小幅震荡,长和股价应声下滑。北京那边,商务部和外交部没闲着,很快表态,这事儿关乎中国航运安全和全球供应链稳定,不能光顾着自家荷包。 长和的回应是老一套:在商言商,优化资产组合,提升股东价值。可这话说服不了人。3月17日,纽约时报就点名,中国政府对这笔交易强烈不满,认为它削弱了北京在拉美的影响力。 彭博社跟进爆料,高层对李家叫停了部分内地国企交易,作为回击。 香港街头巷尾,茶餐厅里大叔们边喝奶茶边摇头:李嘉诚94岁了,还在玩火?家族企业本该助力“一国两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可这步棋走偏了,等于给国家添堵。交易细节逐步浮出水面,涉及全球23国43个港口,总价虽高,但战略代价更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直言,维护航道稳定是国际共识,谁也不能乱来。 这事儿没完。3月下旬,BBC分析称,中美角力升级,李家夹在中间,香港企业面临政经双重考验。 长和高层低调处理,股价稳住阵脚,但信任裂痕已现。内地媒体如观察者网,点出这不是孤例,而是对买办心态的警钟。香港商会内部,也开始审视类似投资的风险。说到底,在国家安全法框架下,商界得守底线,爱国不是口号,得落实到决策里。 尘埃落定之际,6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第二届行政长官顾问团名单,35人阵容新鲜出炉。 多位地产、金融大佬如李家杰续任,新增三位内地科企代表:杭州脑科仪科技创始人韩璧丞、优地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还有宇树科技的王兴兴。 这些“杭州六小龙”成员,履历亮眼,专注AI和机器人,紧扣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可名单里,李泽钜的名字没了。他作为长和主席,本该续任,却成唯一落选的原有成员。 这信号太明了。《大公报》独家披露,其他商界代表大多留任,只有李泽钜出局。 外界直指,跟巴拿马港口交易脱不了干系。长和不顾国家利益,卖掉战略资产,明显不配再进核心圈子。香港01报道,新成员强调香港与内地的融合,王兴兴他们代表着新生力量,助力大湾区科技升级。 李泽钜2023年刚入团时,还表态要为香港发展出力,可如今,落选等于信任归零。 7月1日,顾问团正式生效,任期至2027年6月30日。 联合早报分析,李泽钜未续任原因未明,但时机敏感,难脱交易阴影。 搜狐文章直言,这是对损害民族大义行为的警示。 香港政界低调处理,但商界心知肚明:体面不是钱堆出来的,得靠对祖国的忠诚。长和的海外布局,本该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可这回,反倒成了反面教材。 回看李家轨迹,早年李嘉诚借内地改革开放发了家,长江实业在大陆投资港口、地产,获利丰厚。可进入新世纪,家族渐生异动,撤资内地,转战欧洲澳洲。2015年那波“撤资潮”,就招致批评,说是见风使舵。 如今巴拿马一事,更是火上浇油。94岁的李嘉诚,目睹儿子出局,家族在香港政坛边缘化。长和股价虽回稳,但合作伙伴开始掂量风险,内地项目审批或更严。说句实话,这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对所有香港企业敲警钟:在“一国两制”下,发展机遇多多,但前提是站稳国家立场。 长远看,香港正加速融入国家大局,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那些如韩璧丞、王兴兴般的内地企业家,带来的是实打实的创新动能。脑科仪科技专注医疗AI,优地科技搞人形机器人,正好补香港科技短板。 李家若想翻篇,得从检讨入手,调整海外策略,多投身国家重点领域。
巴基斯坦肠子都悔青了,不仅到手的投资要黄了,还得罪了中国!当巴基斯坦决定把稀土矿
【74评论】【63点赞】
老何
这个人对李家整天报道、有什么值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