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的冲突过后,最大的经济损失不是战场上的军费开支,而是

蕊蕊聊过去 2025-10-10 18:21:46

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的冲突过后,最大的经济损失不是战场上的军费开支,而是城市里那些被炸毁的高楼大厦要重建的费用,这得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恢复。 说起这场冲突,得从今年6月13日拉开帷幕。那天清早,以色列空军对伊朗目标动手,伊朗立马回击,数百枚导弹直奔以色列中部城市。整整12天,双方你来我往,停火是6月25日的事。表面上看,战场军费是笔大开销,以色列国防预算本就高企,过去几年占GDP近6%,这次战争每天光军费就得7.9亿美元。可谁知,真正扎心的不是这些明面支出,而是城市里的那些高楼大厦被炸成那样,重建成了一座无底洞。 以色列经济靠科技和服务业撑腰,城市化率超90%,特拉维夫、霍隆这些地方,高楼林立,住人办公两不误。导弹一来,中心区首当其冲。全国超3万户住宅受损,财产索赔堆成山,总额50亿新谢克尔,折合14.7亿美元。想想看,一栋写字楼中弹,里面公司停摆,白领失业,消费链条全断。住宅楼裂开大口子,电网供水跟着瘫痪,日常生活直接卡壳。 重建启动了,政府扔出175亿新谢克尔,约52.5亿美元,专攻城市和边境修复。听起来不少,可摊到每栋高楼头上,建材人工保险样样喊贵。国际原材料价格一波动,进口钢筋水泥就水涨船高。劳动力还缺口4万,巴勒斯坦工人进不来,只能靠本地人顶,效率低成本高。专家直言,这些现代化城市看着坚固,其实脆得很,一场仗下来,恢复正常生活得几个月甚至更长。   更麻烦的是连锁反应。居民流离失所,消费掉队,企业复工难,银行坏账蹭蹭上涨。房地产市场冻住,房贷压力山大,家庭兜里钱紧巴巴。财政部多轮注资救急,可光砸钱不够,得让老百姓回家、工厂转起来、办公区热闹才行。国际评级机构警告,要是拖太久,国家信用跟着滑坡,投资人才都跑路。 以色列这回算看清了,战争真价不是炸掉多少导弹,而是对经济“发动机”的重击。城市高楼是生产力和活力的核心,一炸就等于掐住了脖子。过去和哈马斯的摩擦,军费已吃掉GDP大头,这次伊朗一役,直接损失估算100亿新谢克尔,约30亿美元,总账单可能翻到200亿。重建不光烧钱,还得动员全社会,协调承包商、业主、供应商,一环扣一环。短期内,那些废墟变不回繁华街景,经济复苏的腿就软了。 从我们中国角度看,这事儿发人深省。中东和平稳定关乎全球大局,中国一直推对话协商,化解分歧。像“一带一路”那样,共建共享发展路径,才是出路。 长远说,以色列得补课,提升城市韧性。优化审批,引国际援助,建更牢的防空网。可话说回来,根子在地区和解上。海湾国家也跟着抖,这次仗暴露供应链漏洞,油价波动影响全球。中国企业走出去,本就讲究互利共赢,帮中东搭桥铺路,才是正道。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