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了贸易恶霸?”澳大利亚电视节目里的说法,随着中澳铁矿石谈判的僵持传开。

百日依山尽 2025-10-10 18:19:55

“中国成了贸易恶霸?” 澳大利亚电视节目里的说法,随着中澳铁矿石谈判的僵持传开。起因是中国拒绝必和必拓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 15% 的要求,刚尝试参与定价,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中澳铁矿石贸易合作已有数十年历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澳大利亚作为主要出口国,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贸易模式。 过去,铁矿石定价多由国际矿业巨头主导,价格波动常受供需之外的因素影响。随着中国钢铁产业规模扩大,对原材料价格稳定的需求日益迫切,参与定价讨论成为自然的诉求。 此次谈判的焦点集中在价格调整幅度上。必和必拓提出加价 15%,依据是前期部分地区矿产开采成本上升及短期运输费用波动。 中国方面则认为,当前市场价已反映合理成本与供需关系,大幅加价不符合长期合作逻辑,且会增加下游钢铁企业负担,进而影响产业链稳定。双方围绕定价依据、成本构成等细节展开多轮沟通,尚未达成一致。 事实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始终遵循市场规则。在铁矿石采购领域,中国企业长期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协议等方式稳定价格,既保障自身需求,也为供应方提供稳定订单。 过去十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总量持续增长,带动澳大利亚矿业就业与经济发展。仅 2024 年,中国自澳进口铁矿石金额就占澳铁矿石出口总额的 60% 以上,双方合作的互利属性显著。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本就是多方博弈的过程。其他主要铁矿石进口国也会根据自身需求参与价格协商,调整采购策略。中国尝试参与定价,是全球贸易格局中市场主体正常的权利行使,符合国际贸易中公平协商的基本原则。 所谓 “贸易恶霸” 的说法,忽视了中国在谈判中基于客观数据的理性立场,也忽略了双方长期合作中的互利事实。 谈判僵持期间,双方并未中断沟通。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代表开展线上会议,梳理成本明细,分享市场预测数据。澳大利亚部分矿业企业也表达了继续协商的意愿,认为长期稳定的合作比短期价格波动更重要。 中国钢铁企业则通过优化采购结构、拓展多元化供应渠道等方式,降低单一来源依赖,保障生产稳定,同时为谈判创造更从容的空间。 国际贸易中的分歧本可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中澳在铁矿石领域的合作基础深厚,双方在环保、技术交流等方面也有拓展空间。 此前,两国曾在铁矿石检验标准、绿色矿山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取得良好成效。此次价格争议若能通过充分沟通找到平衡点,将进一步完善双方贸易合作机制,为未来更多领域的协作奠定基础。 随着全球产业链融合加深,大宗商品定价越来越需要兼顾供需双方利益。中国始终倡导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体系,在铁矿石贸易中,既重视自身产业稳定,也关注供应方的合理诉求。 通过建立更透明的成本核算机制、更灵活的价格调整方案,中澳铁矿石合作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秩序完善提供参考。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