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拿奖最多,日本悄悄逆袭,谁在暗中改写规则? 诺贝尔奖发了124年,最早那批

能工智人 2025-10-10 15:25:58

美国拿奖最多,日本悄悄逆袭,谁在暗中改写规则? 诺贝尔奖发了124年,最早那批得主全是欧洲人,瑞典自己办的奖,可瑞典人一个都没拿上,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拿了423个,占了全球快四成,英国143个,德国115个,法国76个,日本和俄罗斯各31个,并列第六,瑞典、加拿大这些国家加起来也没超过25个。 日本怎么突然冒出来,31个奖里21个是1980年以后拿的,这说明科研不是投了钱立马就有结果,得慢慢等,中国科研花钱排世界第二,自然科学类的诺奖一个没有,原因就是基础研究底子薄,学术自由不够,原创的东西少,2025年医学奖又给了日本人,说明他们的路子对,政府一直给钱,大学和企业一块干,就这么简单。 美国为啥这么强,一半以上得奖的都不是美国出生的,爱因斯坦、钱永健都是移民,战后给退伍军人发补助,砸钱建NIH和NSF,斯坦福、MIT这些学校吸引全球人才,奖金其实没那么重要,一人拿一百一十万克朗,折合八百多万人民币,但科学家从政府和公司拿到的钱,动不动就是奖金的上百倍。 瑞典自己办奖,结果只拿了25个,最近二十年连一个自然科学奖都没拿到,欧洲整体也在往下走,德国和法国十年加起来也没几个奖,高福利、高监管让科研慢了下来,2025年物理奖的三个得主全在美国,背后是NASA和谷歌量子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加资本的组合,大学不再是唯一的关键角色。 今年诺奖还没发完,日本说不定还能在化学奖或者和平奖上再拿一个,中国现在推新质生产力,重点投量子、AI、生物育种,光砸钱没用,得改掉重应用轻基础的老毛病,科学家能不能踏实做研究,有没有人管他们怎么想,能不能自己选方向,这才是真问题。 未来十年,中国、印度、东南亚如果能把科研环境慢慢搭起来,知识的格局就会变,奖金只是看得见的热闹,真正拼的还是制度、耐心和整个生态。诺贝尔奖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