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诺贝尔奖的新闻, 那位接到获奖电话, 以为是电信诈骗的科学家, 把我给逗乐了......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Mary Brunkow、Fred Ramsdell, 昨天刷到诺贝尔奖的新闻, 那位接到获奖电话, 以为是电信诈骗的科学家, 把我给逗乐了......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Mary Brunkow、Fred Ramsdell,还有日本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 这两天我读了三位科学家的故事,不禁思考:那些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珍贵的东西。 1️⃣ 保持好奇 坂口从小喜欢哲学, 他常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免疫系统能区分“自己”和“敌人”? 就是这个“Why”, 让他花了十五年。 几乎所有的科学突破, 都始于一句“为什么?” 可我们小时候,问多了“为什么”, 常被说:“别问那么多,背下来就行。” 但别忘了——提问本身, 就是学习最珍贵的起点。 2️⃣ 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 在美国小学,老师常说: 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 犯错不可怕。 刚来美国当助教那年, 我不小心把教授交代的项目搞砸了。 那晚几乎没睡,第二天忐忑去道歉。 结果教授只是笑了笑: “It’s fine, we learn from our experience.” 我们从经历中习得。 那一刻我有点震惊。 原来在他们的语境里,错误不是“失败”, 而是“过程的一部分”。 后来在美国当老师,每次学生写错字、算错题时,我学会了这句:It's fine, that means your brain is working! 犯错代表你在思考。 3️⃣ 不怕走弯路 Brunkow的研究被公司搁置, 她没有抱怨,只是换了地方,继续做没人看的课题。 坂口为了证明一个没人相信的假设, 整整十年都没被承认。 在硅谷,我见过太多人一路爬ladder, 生怕慢一点就落后。 那是一种深藏在东亚文化中的焦虑: 一定要不停地进步,不停地往上。 可有时候,走走弯路又何妨? 终点也许一样,但沿途的风景,却让人成长。 4️⃣ 看见不同的闪光 Brunkow当年因为“不在名校体系”被拒, 可科学不看出身,只看思考。 在西方教育,孩子不只靠分数被评价, 他们要展示项目、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 不应把人塑造成“同一个样子”。 有一天孩子问您: “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时?” 或许,我们能温柔地回答—— “因为这个世界,正是靠那些不一样的人, 慢慢往前走的。”
被骗子骗走的钱到哪了你知道每年几千亿的诈骗款最终都流向了哪里吗?你以为这些钱
【8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