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问蒋介石,白公馆关着一个八岁大的小孩子,应该如何处理,蒋介石看了

轩叔观察 2025-10-10 12:25:37

1949年毛人凤问蒋介石,白公馆关着一个八岁大的小孩子,应该如何处理,蒋介石看了他一眼:“斩草除根的道理你不懂吗?”[无辜笑] 这个小孩就是宋振中,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年轻的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八岁零十个月。 他1941年出生于西安,父亲宋绮云曾任杨虎城将军秘书和《西北文化日报》总编辑,母亲徐林侠是中共党员,1941年11月八个月大的宋振中随父母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 从西安到重庆,再到贵州息烽集中营,一家三口辗转多处监狱,白公馆监狱的牢房面积不足十平方米,阴暗潮湿,每日供应的食物是发霉米糠和烂菜叶熬制的稀粥。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他发育迟缓,八岁时身高仅相当于四岁儿童,头部显得格外大,狱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萝卜头”,这个外号后来成为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 狱中的革命者坚持教他读书识字,黄显声将军教他语文、算术和俄语基础,纸张稀缺,他就用树枝在废纸背面练字,黄显声将军就送给他一支铅笔。 监狱管理方认为年幼的孩子不构成威胁,允许他在牢房间走动,他利用这个便利,开始为狱中地下党传递信息,他把纸条藏在鞋底夹层或衣服破洞里,多次成功完成任务。 1948年起他成为监狱地下党支部的固定联络员,他传送过《挺进报》的印刷材料,也运送过越狱行动的地形图,据档案记载,他参与的情报传递工作持续了近一年。 1949年9月重庆即将解放,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理在押人员,关于宋振中的处理,蒋介石批复“一并执行”。 9月6日深夜特务杨进兴带人执行了屠杀命令,杨虎城将军及其幼子杨拯中、女儿杨拯贵先被杀害,随后宋绮云夫妇和宋振中在囚室中遇害,行凶者将遗体就地掩埋,并用水泥封存地面。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工作组进驻白公馆和渣滓洞进行调查,经过发掘和辨认,确认了他及其父母的遗骸,1950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骸迁葬至西安杨虎城烈士陵园。 主犯杨进兴作案后逃往四川南充农村隐藏,1955年当地公安机关根据线索将其抓获,1958年杨进兴经审判被执行死刑。 另一名参与者杨钦典在重庆解放前夕协助19名政治犯越狱,这一行动使他免于重罪,晚年杨钦典多次到宋振中纪念场所,表达对往事的忏悔。 这个在监狱中长大的孩子,从未见过真正的校园,没有同龄玩伴,不知道糖果的味道,他的全部童年只有八年零十个月,却参与了成年革命者的地下工作。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完心里太难受了,八个月大就进监狱,这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那张画着小鸟的铅笔图片看得我眼泪直掉,他该有多向往外面的世界啊。”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建议把‘小萝卜头’的故事写进中小学教材,让所有孩子都知道。”   “杨进兴死有余辜!连孩子都不放过,简直丧心病狂,看到最后被执行死刑才算解气,正义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其实杨钦典的结局挺值得思考的,虽然参与了行动,但后来将功补过获得宽大处理,晚年还得到宋家原谅,这说明历史会给知错能改的人出路。”   “我去过白公馆纪念馆,看到那个狭窄的牢房和展出的铅笔实物特别震撼,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去看看,比书本上看到的更加触动人心。”   “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看到他的雕像时,我特意献上了一支红蓝铅笔,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自由地画画写字,再也不用挨饿受冻。”   如果您有机会在“小萝卜头”的雕像前放一件物品,您会选择什么?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0 阅读:87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