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坂本幸雄年轻的时候,正是日本半导体最风光的年代,80年代的日本芯片又好又便宜,把美国巨头英特尔都逼得退了步,干脆放弃存储芯片业务转去做CPU。 可美国哪能容忍别人抢自己的饭碗,1985年就告日本企业搞“不公正贸易”,逼着日本政府签了1986年的《半导体协议》,不仅限制日本芯片对美出口,还得让美国芯片在日本市场多卖。 那时候坂本幸雄就多次站出来骂美国不讲理,心里早就埋下了要跟美国较劲的种子。 可美国的手段远不止这些,见日本企业还有市场,又转头扶持韩国三星,给技术给资金,让三星专门跟日本芯片打擂台。 偏偏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了,半导体产业一落千丈,DRAM芯片的市场份额从霸主跌到只剩20%。 为了保住最后一点希望,日本把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整合起来,1999年成立了尔必达公司,让坂本幸雄当社长,这公司名字在希腊语里就是“希望”的意思。 坂本幸雄没让人失望,他看准了未来手机会取代电脑,全力做手机用的DRAM芯片,这步棋走得极准。2004年尔必达成功上市,到2006年就冲进全球半导体厂商前20,DRAM市场份额排到世界第三。 可这成绩又戳了美国的痛处,2008年经济危机一来,DRAM价格暴跌,美国却让三星继续扩产压价,摆明了要搞垮尔必达。 坂本幸雄到处找银行借钱,可在美国的管控下,没有一家银行敢出手相助,2012年日元又升值,双重打击下,尔必达撑不住破产了。 最后美国的美光科技只用25亿美元就把这家日本最后的DRAM巨头买了下来,这价格连尔必达的资产零头都不够,坂本幸雄说这是他一辈子的污点,更是日本芯片行业的耻辱。 从那以后,坂本幸雄心里的这股怨气就没散过,直到2019年紫光集团找过来。那时候美国正盯着中国半导体行业打压,就像当年对付日本一样,到处搞封锁、列清单,不让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中国。 而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办的企业,有人才有基础,更有国家扶持的好政策,正缺像坂本幸雄这样懂技术、懂行业套路的老手。 坂本幸雄一看就明白了,中国不是当年那能被美国随便拿捏的日本,这里有跟美国抗衡的底气,也能帮他了却心愿。 所以他接过聘书,当了紫光的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公开说不想以失败者身份结束一生,要帮中国5年内实现芯片量产,这就是他“报仇”的实在办法。 他确实没吹牛,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和人脉,很快就帮紫光搭建起研发团队,还把自己对存储芯片的理解全用了上来。加入紫光才一年,就推动DDR4内存条实现了小规模量产,这可是中国半导体在存储领域的一大步。 要知道那时候美国正加紧制裁,2020年就把上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不让10nm以下的芯片技术进来,但坂本幸雄带着团队避开锋芒,先从成熟制程突破,稳稳扎下了根。 后来的发展更能看出他的眼光,紫光在他的建议下不断完善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封测到设备、材料全给覆盖了,全球建了30多个生产基地,产品卖到100多个国家。 2024年美国又搞新制裁,可中国半导体出口1-10月就达到9311.7亿元,增长了21.4%,眼看就要破万亿,这背后就有坂本幸雄的功劳。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美国想靠封锁掐死别人的路是行不通的,当年把他逼到绝路的手段,如今在中国这里失效了。 说到底,坂本幸雄的“报仇”不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要打破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垄断霸权。当年美国联合韩国搞垮尔必达,是为了独占市场;现在打压中国半导体,还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坂本幸雄偏要跟这种霸权对着干,72岁还奔波在研发一线,帮中国建产业链、攻技术关,既是为自己雪耻,也是帮所有被美国打压过的企业出一口气。 他心里清楚,只有中国半导体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彻底打破美国的垄断,到那时候,他才算真正报了当年的仇,才算没白来中国这一趟。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