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一国两制,那就一国一制!”中国台湾的马英九表示,台湾不拒绝两岸统一,但是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然而上面对两岸严峻局面,中国从来不会放弃使用武力,而如今台湾早已没有筹码“谈和平”。 2025年厦门五通码头的晨光里,满载台湾农产品的冷链车缓缓驶出,司机老张看了眼仪表盘上的时间。 得益于两岸“小三通”复航后的快速通关政策,这批从台南运抵的释迦,比去年提前了4小时进入大陆市场。 而在千里之外的台北,马英九基金会近期举办的“两岸青年论坛”上,马英九的发言仍被反复提及:“台湾不拒绝两岸统一,但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让两岸同胞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 这番表态,既呼应了两岸同胞对和平的共同期盼,也让人们更关注“和平民主”如何从理念转化为惠及两岸的务实行动。和平统一,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于两岸经贸交融的土壤。 早年间,马英九在任期间推动两岸签署ECFA、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曾让两岸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台湾的果农、观光业者切实尝到了交流的甜头。 台南的芒果通过直航专线,24小时就能摆上上海的超市货架;垦丁的民宿里,大陆游客与台湾同胞围坐一起分享美食,成了当时常见的画面。 如今,尽管两岸关系面临挑战,但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延续融合发展的脉络; 2023年两岸贸易额仍稳定在3000亿美元以上,大陆持续对台湾开放市场,仅水果类就有18种享受零关税待遇,让台湾农民无需担心“丰收愁销路”。 民生福祉,是检验“和平民主”的试金石。马英九曾表示“两岸交流要让基层民众受益”,而大陆多年来推出的惠台政策,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台胞证实现“一人一证终身有效”,台湾同胞在大陆购房、就医、子女入学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福建、广东等地设立的台湾青年创业园,为台湾年轻人提供场地补贴、创业贷款,仅厦门火炬园就孵化了200多家台资企业,不少台湾青年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 台青小李的团队研发的智能家电,通过大陆的供应链体系,远销东南亚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让“两岸融合”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个台胞能触摸到的生活改善。 当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更多务实行动来破解挑战。马英九提出的“和平民主”,若要真正落地,还需台湾当局摒弃“政治操弄”,回到“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来。 停止“去中国化”的小动作,不再勾结外部势力制造对立,让两岸的经贸合作回归正常轨道,让文化交流不再受政治干扰。 比如,大陆早已做好准备,推动两岸高铁技术合作、能源资源共享,甚至规划中的台海通道项目,一旦建成将彻底打破两岸地理阻隔; 但这些惠及长远的规划,都需要两岸共同拿出诚意,放下分歧,以“人民利益优先”的态度推进。 如今,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台湾的年轻人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比例逐年提升,他们在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两岸交流的“民间使者”; 两岸的民间团体定期举办“邻里节”“亲子营”,让两岸家庭在互动中增进感情;就连台湾的小吃摊主,也通过大陆的电商平台,把蚵仔煎酱料卖到了全国各地。 这些场景,印证了马英九所说的“两岸共同发展才能创造双赢”,当台湾同胞在大陆能安心打拼,当两岸家庭能自由往来,当中华文化能在交流中传承,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就会越来越坚实。 两岸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马英九的“和平民主”主张,若能转化为推动两岸务实交流的动力,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陆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机遇,无论是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还是民生改善,都愿意与台湾方面共同探索、携手推进。 正如厦门港的货轮年复一年穿梭于两岸海域,载着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两岸同胞对和平的期盼、对未来的向往。 参考资料: 马英九:“两岸问题理应由两岸自己谈,不可能也不应该假手他人”.--2024-08-05 08:47·海峡舆情 马英九结束大陆参访行程返台:有“九二共识”就能继续对话.--中国台湾网.--2024-04-11.
“不想一国两制,那就一国一制!”中国台湾的马英九表示,台湾不拒绝两岸统一,但是要
桃花映面红
2025-10-09 15:50:13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