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空军在东海上空执行追踪朝鲜船只任务时,遭到了中国空军苏30和歼16战机伴飞监视,中国空军的战机都挂载了实弹。 东海惊现“贴脸”对峙,中加战机最近只隔60米!这不是演习,更像是一次现实版的空中心理战。 2025年10月6日,东海上空风高浪急,远不是表面那么平静,一架从日本嘉手纳基地起飞的加拿大CP140反潜侦察机,打着“联合国任务”的旗号,在东海空域高调执行所谓“追踪朝鲜船只”的行动。 但它没料到的是,这趟“例行任务”很快就变成了一场近距离博弈:中国空军苏30MKK和歼16战机迅速升空,在距离仅60米的空中展开“伴飞监视”,而且全挂实弹,毫不掩饰。 别被“追踪朝鲜船只”这块遮羞布给骗了,加拿大这架CP140反潜巡逻机,执行的是“霓虹行动”的一环,名义上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对朝制裁”,但实际操作却是靠近中国东海空域,进行抵近侦察。 而且这可不是加拿大第一次这么干,从2023年起,加军就开始以“联合国授权”为借口频繁出现在亚太地区。 问题是,联合国安理会从未授权任何国家在别国防空识别区进行军事监视,加拿大的行动,怎么看都像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打着正义旗号的“顺风车”,实则是在替盟友探路、试探中国反应。 更微妙的是,加军这次从日本嘉手纳基地起飞,背后是美日加三国在区域内的深度军事协作,加拿大虽远在大洋彼岸,但在美国主导的亚太布局中,却频频现身,角色越来越活跃。 而东海这片空域,恰恰是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60米的距离,对于战斗机来说,几乎就是贴脸飞。 中国空军这次出动的是苏30MKK和歼16的双机组合,分别负责监视与压制,形成了一种高低搭配、内外协同的立体封锁。 挂弹上阵不是秀肌肉,而是明确释放信号,歼16搭载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和霹雳10格斗弹,是当前中国空军最核心的空战武器。 中方飞行员更是在全过程中保持无线电呼叫、警告频率,战术动作干脆利落,既不激化局势,也不留下任何短板。 这背后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空军在近几年内实现的跨代跃升,歼16作为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不仅可以空战,还能对地打击。 再加上苏30提供的战术覆盖,中国空军正在用行动告诉外界:这片天空,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别看这只是一次空中对峙,背后却是地缘政治的一次精准投影,这说明中国空军早已具备在东海快速反应、体系作战的能力。 一次拦截就能出动多型号战机协同,反应速度和战术部署都达到了体系化作战标准。 而且中国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管控是有理有据的,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识别区后,国际上虽然有争议,但并未被联合国否定。 更重要的是,中国此举并未干扰国际航行自由,而是针对特定的军事挑衅行为设防,加拿大的这次“突袭式任务”,其实更多是一次“秀旗帜”的行为。 作为北约国家,加拿大试图在亚太刷存在感,同时也是在给国内民意和盟友交差,但问题是,在当前中美竞争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加拿大这种中等强国频繁插手区域事务,往往既惹事又难以收场。 毕竟,在真正的博弈桌上,没有谁能轻松“蹭热点”不付代价。 这次事件的结局倒也不意外,加拿大CP140侦察机在空中坚持了9个多小时后,最终悄然返回嘉手纳基地,既没获得什么情报,也没能挑起什么风波。 反倒是中国空军沉稳、利落的应对方式,赢得了不少国际观察员的关注,这次中方展示的不仅是空中拦截能力,更是整个空防体系的成熟度。 歼16未来还将继续批量部署,加上歼20、空警500等机型的配合,中国的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体系也已逐步成型。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东海将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自由航行区”,而是一个必须对话、必须尊重规则的区域。 这次60米的“空中贴脸”,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加拿大想试探中国的底线,却撞上了中国空防的硬实力。 国际军事舞台上,没有侥幸,也没有观众席,每一次飞行、每一次对峙、每一次“偶遇”,背后都是战略的角力。 东海不欢迎试水者,更不欢迎搅局者。 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咱们不仅盯得紧,还挡得住。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