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年,魏明帝曹叡病危。他要安排后事,先选了五个辅政大臣。可临死前,曹叡改了主意,从五个里划掉四个,又加了一个新名字。 这一年,曹叡在洛阳皇宫养病。他已经瘦得脱了形,却还盯着辅政名单。这名单关系曹魏的生死。 曹叡本来想靠曹氏皇族守江山。曹丕当年打压宗室,皇族没什么权力。曹叡继位后稍微放松管控,可宗室势力还是薄弱。他想补这个漏洞,没料到最后会亲手改名单,加进来的竟是司马懿。 五天前的朝会,曹叡拍着燕王曹宇的肩说:“叔父,我走后,大魏江山就交给你们了。” 曹宇低头答应,身后站着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 这五人都是曹魏宗室的核心。曹宇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跟曹叡亲近;夏侯献靠夏侯家百年声望;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和曹叡从小一起长大;曹肇是大司马曹休的后代,手里握有禁军;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从小陪曹叡读书,亲如兄弟。 “陛下,我们一定拼命报答您!” 曹爽磕头时,额头冒了汗。他清楚,这名单背后是曹叡对宗室最后的信任。可他没料到,三天后,这份信任会被自己毁掉。 变故从曹宇推辞开始。曹叡叫他到病床前问:“你愿意担起辅政重任吗?” 曹宇向来谨慎,声音发颤:“我没本事,怕辜负陛下。” 这话一出,殿里没人说话。刘放和孙资对视一眼,嘴角露出冷笑。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这两人长期管中枢事务,和夏侯献、曹肇早有矛盾。 刘放跪着挪上前,指着曹爽说:“陛下,曹爽将军年轻,却忠心勇敢,能担大任。” 孙资马上接话:“司马太尉有才有德,和曹爽一起辅政,能稳住朝廷。” 曹叡看着两人,知道他们和夏侯献、曹肇不合。可这时他没别的选择,曹宇退缩,宗室辅政班底出了漏洞。 他转头问曹爽:“你能担这重任吗?” 曹爽汗珠往下掉,勉强说:“我…… 愿以死保国家!” 这一夜,曹叡连下三道诏书。罢免曹宇的大将军职位,收回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兵权,改任司马懿为太尉,让他和曹爽一起辅佐幼主曹芳。 诏书送到夏侯献家,夏侯献拍着桌子怒吼:“刘放、孙资这两人,会毁了曹魏!” 千里之外的辽东,司马懿刚平定公孙渊叛乱,接到急诏后连夜整军西归。 这时的曹爽不知道,朝堂比战场还危险。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司马懿为太傅。看着是升官,实际是夺权 —— 太傅只是荣誉头衔,没有实权。 可他忘了,司马懿曾被曹真说有 “狼顾之相”,在军队里经营了三十年。他的学生和老部下遍布各军营,就算没了官职,在军中的影响力还在。 曹爽身边聚了何晏、邓飏等人,想靠改革巩固权力。他们还想靠打仗树威信,压过司马懿。正始五年,曹爽决定伐蜀,选了傥骆道这条险路,带十万大军出发。 司马懿当时在淮南屯田,听说后派人劝阻,曹爽不听。结果蜀军在王平指挥下,用不到三万兵力守住兴势围,把曹爽的军队堵在山谷里。魏军没了补给,死伤很多,最后只能退兵。 伐蜀失败后,司马懿在洛水边和曹爽谈话:“大将军,江山不是靠改革能守住的。” 曹爽冷笑:“太尉是怕了?” 司马懿低下头:“我怕大魏基业毁在内斗里。” 可内斗才刚开始。曹爽大肆提拔亲戚,弟弟曹羲掌管禁军,另一个弟弟曹训任武卫将军。三兄弟几乎控制了洛阳所有兵权。曹爽的食邑涨到一万二千户,还能享受剑履上殿的特权,权势到了顶点。 司马懿则悄悄联系老臣蒋济、高柔。他在太傅府堆了满奏章,每天装糊涂、装衰老。有人来探望,他故意把粥漏在身上,让曹爽放松警惕。这一忍就是十年。 到了公元 249 年春天,清晨还带寒意。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先帝。司马懿突然调出三千死士。这些人里,有他曾帮过的士兵,有江湖侠客,还有部分曹家旧部,全成了他夺权的工具。 司马懿占领洛阳,关闭城门,逼着太后下旨罢免曹爽。他还派蒋济等人传话,发誓只要曹爽交权,就保他性命和爵位。“曹爽,你还记得洛水之誓吗?” 司马懿站在城楼上,白发飘着。 曹爽犹豫了一夜,最后抱着印绶投降。可他刚交权,司马懿就对蒋济说:“去查曹爽府里的账目。” 三天后,一份写着 “谋反” 的罪状送到曹芳面前,曹爽三族全被处死。 老臣王肃在高平陵叹气:“明帝托孤,本来想靠宗室制衡外臣,没想到最后外臣灭了宗室。” 更严重的是,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打破了曹魏的信任根基。 从此,不管司马家怎么说自己忠义,天下人都明白:誓言不算数,权力才是真的。曹叡在病床上最后一次见司马懿时,拉着他的手说:“太尉,我把小儿子托付给你了。” 司马懿流着眼泪,对天发誓:“我一定鞠躬尽瘁。” 可他没说,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多少算计和忍耐。曹芳扑进他怀里时,他摸着孩子的头,心里想:这天下,早晚要姓司马。 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连掌权,一步步清除反对者。楚王曹彪想反抗,结果失败被杀。 其他皇族只能看着曹魏江山被掏空。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时,直接取代曹魏,建立了晋朝。
238年,魏明帝曹叡病危。他要安排后事,先选了五个辅政大臣。可临死前,曹叡改了主
没睡醒的芭比
2025-10-09 11:43: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