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陈惕庐就义前挥笔绝书,父子双烈共铸忠魂传奇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09 07:45:17

这个正在写遗书的男子,是陈惕庐烈士,镜头中的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钢笔,正在一张白纸上给家人写下最后的文字,他神情自若,写完后缓缓起身,走向刑场,历史会记住这一天1949年5月11日。 陈惕庐烈士,这人一辈子的经历,说起来又传奇又透着股复杂劲儿,不是三两句能讲明白的。按公开能查到的资料说,他老家是江苏淮安人,1898年儿出生,不过好多人不知道,他早年其实叫陈治平,后来才改的名。 打小这陈惕庐就特别聪明,念书成绩一直拔尖儿,在学堂里那都是老师常夸的好学生,这点跟咱身边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比,真是一点儿不落下风。 到了1924年,陈惕庐加入了国民党,那会儿他心里估计也满是想为国做事的劲儿;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两年,也就是1926年,他又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加入了共产党——要知道那时候两党关系虽说有合作,但这样的身份转换也挺少见的,足见他那会儿对革命方向有自己的判断。之后好些年,他都一直跟着组织干革命活动。 后来到了白色恐怖最厉害的时候,到处都是抓革命者的特务,陈惕庐因为出了叛徒把他给出卖了,一下子就跟党组织断了联系,那段日子他肯定特别难,没了组织的依靠,还得躲着敌人的搜捕。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陈惕庐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党组织。 这事儿要是放别人身上,说不定就彻底消沉了。更让人议论的是,他后来又重新回到了国民党内部,好些人一听说这事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叛变了吗?”说实话,单从表面看,这么理解好像也没毛病,毕竟身份来回转,确实容易让人起疑心。 时间一晃到了1948年,那会儿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早就不稳了,跟快要倒的墙似的,摇摇欲坠。这时候有个叫“孙盟”的组织冒了出来,主要就是偷偷联络我党,还想办法策动国民党的部队起义,给解放军帮忙。 陈惕庐知道这事儿后,没怎么犹豫就加入了“孙盟”,我猜他心里始终还是向着革命的,就想趁着这个机会再为国家做点儿实事。之后为了配合解放军过长江,他跑了好多地方,联系这边的人、传递那边的消息,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努力,那些活儿都藏着风险,稍不注意就可能暴露。 可惜啊,他还是被国民党的特务给盯上了,最后没能躲过,让人给抓了起来。哪怕被抓了,他也没松口,没把组织的事儿往外说,最后在上海闸北公园那儿光荣牺牲了。 陈惕庐还有个儿子,后来也挺有志气,长大了就参军入伍,跟着部队保家卫国,可让人难过的是,1950年12月的时候,这孩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父子俩都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这份勇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到了50年代初,有关部门经过调查核实,确认了陈惕庐的革命贡献,给他颁发了烈属证。这证虽小,却是对他一辈子的认可,也算是给了他和家人一个交代。

0 阅读:933

评论列表

用户84xxx85

用户84xxx85

9
2025-10-09 11:39

壮士走好[作揖]

小小历史查询

小小历史查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