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愿有条件妥协,到底想干什么? 2025年9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镜头前抛出的一番话,让沉寂许久的俄乌局势再度掀起波澜。 这位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外交官突然改口,称莫斯科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妥协”。 熟悉拉夫罗夫的人都知道,这张“强硬派名片”他攥了太多年。去年联大上,他还拍着桌子怒斥北约“借乌克兰之手发动真正的战争”,言语里满是不容置喙的锋芒。可短短一年,镜头里的他眼角多了些疲惫,连说话的调子都柔了半截——这种转变从不是心血来潮,背后藏着克里姆林宫翻江倒海的算计。 就在他放话的前一天,普京签了份特殊的辞职令: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老战友”科扎克,这位处理乌克兰事务的务实派代表,悄然退出了核心圈子。这事儿太耐人寻味了,要知道科扎克从冲突一开始就主张谈判,跟主战派吵了无数次。他的离开,等于把“内部分歧”摆到了台面上,要么是矛盾激化到没法调和,要么是高层故意清理不同声音。拉夫罗夫的“妥协论”,恰恰在这个节点冒出来,哪是巧合?分明是高层给外交定了新调子。 可千万别被“妥协”俩字骗了。拉夫罗夫在《大博弈》节目里把话说得明明白白:要谈可以,但得先认下现在的领土格局,克里米亚和那些“新地区”的公投结果必须算数,俄罗斯的安全利益还得有绝对保障。这哪是妥协?分明是给谈判画了道红线!乌克兰要是认了领土,等于打了三年仗白挨;西方要是认了,之前的援助全成了笑话。这种“以退为进”的把戏,说白了就是试探——看看西方是不是真能扛住长期消耗,乌克兰的底气到底剩多少。 至于“宁愿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的说法,更是没看透其中的门道。拉夫罗夫这些年在公开场合提中俄友好的次数,比提自己名字都勤。俄罗斯的经济早把东方当成了靠山:对华石油出口刚扩容到1250万吨,“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每年能稳赚270亿美元,光这两项就覆盖了六成军费。它哪用得着“求助”?中俄的合作是实打实的利益捆绑,跟对美释放谈判信号根本不是一回事。 真正逼得俄罗斯调整姿态的,是美乌突然拧成的一股绳。特朗普前阵子还喊着要停火,转头就跟泽连斯基抱在了一起,不仅支持乌方打击俄本土军工设施,连“战斧”导弹都在考虑提供。这一下戳中了俄罗斯的软肋——本土安全要是受威胁,前线再占优势也没用。更要命的是,美国要搞“第二阶段制裁”,盯着买俄能源的国家和运输网络打,这比直接制裁俄罗斯本身还狠。 拉夫罗夫的改口,本质是场风险控制。对内,借着“愿意谈”的姿态稳住民心,毕竟GDP增速跌到1.5%,军费占比却飙到冷战后新高,再硬撑下去民生压力扛不住。对外,既能分化西方阵营里的“厌战派”,又能给特朗普抛个橄榄枝——毕竟普京已经放话愿在莫斯科会晤,主动权先递过去再说。可这招能不能成,谁也说不准。特朗普的态度比天气变得还快,乌克兰更是咬着领土问题不松口,这场“妥协戏”大概率要变成新的博弈筹码。 所谓的“向美妥协”,不过是俄罗斯在特殊阶段的战术调整。它从未放弃核心利益,更没疏远东方的伙伴。那些把外交表态拆成“选边站”的解读,终究没看懂大国博弈的复杂逻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宁愿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愿有条件妥协,到底想干什么? 2025年9月,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9 07:37:23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