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拿不出证据,东北“间岛”地区就归韩国!”1908年,日本人在中日韩三国谈判桌上,嚣张地对中方叫嚣,对此,中方代表拿出一张韩国人绘制的地图:好好看看,这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底是谁的? 历史上所谓的“间岛”,泛指中国吉林延边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交界的区域,尤其以图们江以北的部分为核心。这里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还有着复杂的移民史和边界变迁史。 问题的起点,要追溯到清朝中后期,当时大量朝鲜人越过图们江迁入清朝境内务农定居,形成了大规模的在华韩人社区。 在清政府看来,这种人口流动属非法行径。故而长久以来,清朝对该地区治理颇为消极,未积极作为,亦未构建起明晰的边境管理机制。结果导致这片土地在地理上属于中国,但在文化和人口上却日益朝鲜化。 进入20世纪初,东亚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连连得手,逐步掌控了朝鲜半岛,并将朝鲜视为其势力范围。 1905年,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不久后几乎丧失了所有外交自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拓展其在东北亚的影响力,间岛问题也被摆上了谈判桌。 1907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质疑,认为图们江的主航道并非中朝边界的自然分界线,主张图们江北岸的土地应该属于朝鲜,也就是间接归日本控制。 这种主张明显带有试探和施压意味,试图在清政府积弱积贫的情况下,通过外交讹诈获得土地。 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清政府虽然在整体国力上难以抗衡,却在这次谈判中出奇地硬气。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一张关键证据:一张由朝鲜自己绘制的古地图。 这张地图上清楚标示图们江为中朝界河,并明确将图们江以北的间岛地区划归清朝。这种来自朝鲜本国的官方资料,成为清政府最有力的证据。 更有意思的是,这张地图并非来自清朝藏品,而是由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机构所保存的历史资料。 不得不说,清政府在这次谈判中确实抓住了日本的逻辑漏洞:既然你承认朝鲜是你的保护国,那朝鲜历史上的官方地图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地图上清晰地显示该地属于中国,这等于日本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最终,在1909年签署的《间岛协约》中,日本正式承认间岛归属中国,同时中国也作出让步,承认朝鲜人在间岛的合法居住权。 这一协定在当时被视为中日之间一次较为平衡的妥协,但也为后来的民族问题种下了隐患。尤其是延边朝鲜族的存在,让该地区在民族认同与国家归属上长期处于敏感状态。 这件事之所以在今天仍被反复提起,不光是因为土地归属问题,更因为它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操作手法,其实并不那么隐秘,但却非常系统。而清政府虽然国力羸弱,却在个别关键节点展现出意外的韧性。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其实挺现实的。地图、文献、条约这些看似“纸上谈兵”的东西,在关键时刻真的能决定一块土地的归属。 历史不是靠喊口号来写的,也不是靠谁拳头硬就能随意改写的。哪怕在国力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理据和证据仍然是国际谈判的重要筹码。 尤其是在东亚这样一个历史积怨深厚、边界问题复杂的地区,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背后,都可能牵动整个国家的外交走向。 所以,看到有人说间岛本来就是韩国的,或者对这段历史一知半解地随意下结论,我总忍不住想提醒一句:先去看看那张地图,看看朝鲜历史上自己是怎么画边界的,再来谈谁的地。
“再拿不出证据,东北“间岛”地区就归韩国!”1908年,日本人在中日韩三国谈判桌
风城高山
2025-10-08 17:31:46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