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军中将马克·赫特林,勇敢地对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提出了挑战,他直言军队不是谁的私人随从,对那些明显不合法的命令绝不会照办。 最近,美军的几处海外指挥部明显有些反常:重要岗位有人被调走,顶替的人却迟迟不见踪影。 与盟友的联合演习一拖再拖,一些紧密合作多年的伙伴也开始犹豫是否继续配合。 德国在增派部队上突然踌躇,日本也悄悄加快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这些微妙的变化,其实都在折射着美国防务圈里的一个大矛盾,甚至闹到了参议院,有人已经公开质疑赫格塞斯的任职资格。 赫特林并不是喜欢抛头露面的人,他从步兵排长一路干到欧洲陆军司令,三十多年间在摩苏尔巷战、赫尔曼德救援等战场磨砺出来的。 他的功绩和勋章都沾着硝烟,而赫格塞斯的履历就完全不同,普林斯顿毕业,在国民警卫队服役到少校,退役后转行做媒体评论员。 靠批评军队内部文化在保守派圈子里走红,2024年被提名掌管国防部,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他在不少国际事务问题上应答支离,专业性被质疑。 上任没多久,赫格塞斯就动刀解雇了十多名军中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首位黑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首位女性海军作战部长。 官方理由是他们太重视所谓“政治正确”,但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清除不同声音的借口。 同时,他还改了晋升规则,不再看战功与专业,而是看对部长的忠诚度。 合得来的,就提拔,不买账的,就调离,一些有丰富前线经验的指挥官因此被迫退出,士气下滑到谷底。 他的管理方式更让人摇头,全球的高级将领被叫回国内开会,但会议主题并非讨论紧张地区的战略,而是体能、仪容等细枝末节,还当众嘲笑海军作战部长的学历。 这种对资深军官的不敬,自然让内部矛盾更深。更糟的是兵力部署调整,在亚太和东欧局势不稳时,他竟把兵力调到加勒比,理由是保障美洲安全。 结果西太平洋的防线被拱出空档,盟友的联合训练也无人主导。 赫特林的反对,是针对这种把军队当作政治工具的模式,他强调军人服从命令,但命令必须合法且符合军事原则,而不是政治人物的一时兴起。 美国宪法要求国防部长为文职,是为了防止军人直接介入政治,但也不能让一个完全外行随意摆布军队。 历史上,无论是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解职,还是艾森豪威尔任总统保持的克制,都是文官治军的正面范例。 如今,这种原则正被稀释,政界偏好政治忠诚胜过军事能力的用人方式,让关键岗位的风险被低估,外部伙伴的信任也被侵蚀。 退役将领联合发出公开信,呼吁国会重审赫格塞斯的任职,在海外服役的士兵也通过社交媒体力挺专业化指挥体系,反对的浪潮说明,这是关乎美军根基的担忧。
德媒表示,中国这几年在台海越来越强硬,是因为觉得美国不敢真的动手,但这次美军在伊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