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报道,男子一家三口去内蒙古旅行,意外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土豆,竟然跑到地里捡土豆,主人家发现后,不仅不阻止,还笑着说:随便捡!原来,他们咨询主人家后,得知是他们不要的,才直接发动全家捡土豆,其他游客见状,也纷纷加入,一时之间成了“欢乐农场”!网友:这样挺好的,不浪费粮食! 信源:极目新闻2025.10.6 国庆期间的内蒙乡间公路旁,一片土豆地里攒着不少人——有蹲在地上扒土的,有给孩子递空袋子的,还有和农户唠家常的,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 这不是农户在抢收庄稼,是一群自驾游客在捡地里剩下的小土豆,而这场意外的“田间互动”,成了很多人旅途里最难忘的片段。 当时几拨自驾游客碰巧在路边停车歇脚,有人眼尖,指着田垄喊了一声“看底下,全是土豆”。 凑过去一看,黄绿相间的地里散落着不少裹着湿泥的小土豆,有的半埋在土里只露个“小脑袋”,有的滚到田埂边挂着草屑,摸起来还带着泥土的潮气。 没人敢先迈步,带娃的家长怕误拿别人庄稼,年轻游客也觉得“出门在外,得先问清楚”,一群人就站在田埂边,等着找农户确认。 没过多久,远处羊圈旁扛着锄头的农户走了过来。没等游客开口解释,农户先笑了,嗓门亮堂得很:“你们是来玩的吧?这土豆随便捡,我正愁没人要呢!” 他放下锄头,指了指地里的土豆,手上的老茧蹭着裤腿:“这是机器收大土豆时漏下的,个头太小,拉到镇上卖,连来回的油钱都不够。往年我都让它们烂在地里当肥料,你们捡走,我还省得再翻一遍地,多省事。” 得了准话,游客们才算放了心。有人从后备箱翻出购物袋,有人把孩子抱到田埂边教着认土豆根须,还有人帮着把埋得深些的土豆轻轻扒出来。 没一会儿,后面又停了几辆车,新到的游客见这场景,凑过来问清楚后也笑着加入,原本安静的土豆地,转眼成了最热闹的“临时农场”。 农户看大家袋子不够用,转身往自家屋子跑,没多久扛着一摞透明塑料袋回来,往地上一放:“拿着用,屋里还有,不够再跟我说!” 有游客过意不去,从车里拿出矿泉水塞给他,他推辞不过接了,又转身去田埂边的西红柿架上摘了几个红透的果子,分给在场的孩子:“刚熟的,甜着呢,别客气。” 捡着捡着,有人的袋子就满了。有个姑娘的购物袋塞得鼓鼓囊囊,还想再往里面塞,旁边的阿姨拉了她一把:“别捡太多啦,给后面来的人留点,咱们够吃就行。”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有人主动停下手里的动作,帮着把散落的土豆归拢到显眼处,方便后来的人找。农户站在一旁看着,眼角的笑就没停过,还时不时指点“哪块土松,底下藏的土豆多”。 后来有人把这段场景拍下来发到网上,评论区里满是类似的经历:有人说2010年去达拉特旗,路过瓜地想买西瓜,农户说那是收瓜子的瓜不能吃,转头就抱来一个甜西瓜,给钱也不要。 乌兰察布的网友也留言,当地收完大土豆后,小土豆本来就是当地人捡来磨粉的,遇到游客愿意捡,农户都乐意;还有人提起到英德县旅游时,想摘两个沙糖桔尝尝,农户直接说“随便摘,都是剩的”。 这些事看着都不大,却比收费景点更让人记牢。游客们捡的不是土豆,是旅途里不期而遇的实在;农户让的也不是这点庄稼,是草原上最朴素的善意。 没人算计得失,没人刻意客套,就像邻里街坊凑在一起帮忙,透着最真实的烟火气。 其实旅行的意义从来不止看风景,那些没花一分钱却暖到心里的瞬间,那些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谦让,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品”。 就像这片内蒙的土豆地,没有草原的辽阔,没有湖泊的秀美,却用一场热闹的“捡土豆”,让所有人记住了这片土地的温暖——原来最好的风景,从来都藏在人与人的真诚里。
虚假诉讼已经在京北启动了?胡美女发布了一个视频,在评论区告诉网友:虚
【3评论】【2点赞】
末了
明年看看怎么哭 一群城市退休人 会洗劫你的万亩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