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中央电视台 一问办个中秋晚会到底是你们图搞钱还是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 二问老百姓是看广告还是看晚会?请问央视的中秋晚会,是让老百姓看广告,还是让老百姓看晚会? 三问是晚会中插播广告,还是广告中插播晚会? 请问,是央视的中秋晚会在插播广告,还是广告在插播央视的中秋晚会? 先不说“搞钱”这种诛心的词,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每年中秋晚会的舞美、节目编排其实都花了心思——2023年在苏州设主会场,把评弹和流行歌结合,多少家庭跟着屏幕里的《但愿人长久》一起哼唱;2024年又加了非遗皮影戏的环节,老一辈看得眼睛都亮。但这些用心,往往就毁在“突然冒出来”的广告里。有网友算过,去年晚会总共118分钟,硬广就占了17分钟,平均每唱两首歌就插一段——刚跟着歌手共情到“天涯共此时”,下一秒就跳转到“XX白酒,团圆必备”,家里老人举着月饼的手都顿了,问“这就完了?” 再说老百姓到底想看啥。中秋晚会不是商业直播,它承载的是“一家人围坐看电视”的仪式感。很多人守着直播,不是为了看某款保健品怎么吹功效,也不是为了看汽车广告里的风景多好看,而是想听听熟悉的歌、看看接地气的节目,哪怕只是背景音,也能凑个团圆的热闹。可现在呢?有观众吐槽“广告比我家餐桌的菜还多”,刚记住一个节目名,广告就来了,等广告结束,节目都快演完了——这哪是看晚会,更像在广告间隙“捡”节目看。 更关键的是“插播”的度。没人反对央视有运营成本,广告是媒体生存的一部分,就连春晚也有植入。但中秋晚会的广告,太“硬”也太“碎”了。去年有个细节,某歌唱家唱完《望月》,镜头刚给到台下观众擦眼泪的画面,突然切到某奶粉广告,弹幕里瞬间炸了“这眼泪白流了”;还有一次,主持人刚说完“接下来请欣赏非遗节目”,广告先上了30秒,等节目开始,家里孩子都跑去玩手机了。这种把“仪式感”切碎的操作,才让观众觉得“是广告在插播晚会”。 其实观众要的不是“零广告”,是“不添堵”。要是把广告集中在晚会开始前10分钟,或者结束后播放,大家未必会骂;就算中途插,能不能别卡在情绪最浓的时候?央视作为传递文化、守护节日氛围的平台,更该懂“团圆时刻”的珍贵——比起多赚几笔广告费,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看完一场晚会,才是“精神粮食”该有的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三问中央电视台 一问办个中秋晚会到底是你们图搞钱还是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7 13:36:55
0
阅读:61
du
国家级媒体,也是传播文明的媒体,媒体带一点广告,也无可厚非。广告不靠媒体传播,那靠什么?越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只要把实事求是放在一切的首位,不夸大不乱宣传,即代表的是权威形象,是没问题的。
用户15xxx22
没有广告,直播晚会都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