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开始大点兵了,俄罗斯开始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野人女真”当兵开赴俄乌前线

迎丝的趣事 2025-10-07 12:51:30

莫斯科开始大点兵了,俄罗斯开始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野人女真”当兵开赴俄乌前线。1个月工资22万卢布,表现优异,一个月工资40万卢布! 俄罗斯在库页岛、千岛群岛征招尼夫赫人、赫哲人这些被称作“野人女真”的原住民赴俄乌前线,本质就是前线兵力缺口压得人喘不过气,碰上了原住民急需改善生活的现实,两者一拧合,这事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必然。 先看俄军这边的战场需求有多迫切,2025年9月普京公开说已经有70万俄罗斯士兵部署在乌克兰前线,要知道俄军总兵力还不到130万,等于一半以上的家底都堆在了前线。更关键的是,这种部署不是速战速决的架势,顿巴斯的纵深防线、赫尔松的牵制布局,摆明了是要打持久战,而持久战最耗的就是人力。 俄罗斯国防部早就悄悄把兵力目标从115万上调到150万,缺口怎么补?大城市的青壮年要么已经上过战场,要么早有防备,偏远地区的原住民自然就进入了视线。再看看前线的损耗,鞑靼斯坦组建的“阿尔加”志愿营,刚到乌格列达尔就打残了,光阵亡就有250到300人,几乎全灭,这样的消耗速度,不往偏远地方找人根本顶不住。 再看这些被称作“野人女真”的原住民,所谓的“野人”标签背后全是生存的窘迫。尼夫赫人往上数是明朝东海女真的分支,现在整个族群也就四千多人,在库页岛占比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早被后来的俄罗斯移民挤到了资源最贫瘠的北部区域。他们世世代代靠捕鱼和猎海豹过日子,冬天靠狗拉雪橇出行,吃的是油腻的海豹肉和鲑鱼,连农业都曾被视为“罪恶”。 苏联解体后集体农庄没了,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后来又受西方石油开发计划威胁,只能守着贫瘠的土地勉强糊口。远东地区平均工资刚突破10万卢布,这些原住民的收入只会更低,毕竟传统的捕鱼打猎能换几个钱? 这时候俄军抛来的橄榄枝就显得格外诱人,每月22万卢布的基本工资,表现好能涨到40万,这可是远东平均工资的两到四倍。对尼夫赫人来说,这笔钱能彻底改变生活,不用再靠生吃海豹肉度日,也能给孩子凑够去莫斯科的路费,毕竟在库页岛的街头,连不会俄语的人都能听懂“工资”“房贷”这些词,日子的窘迫可想而知。 而且这些原住民本身就有先天优势,常年在寒冷的海岛打猎捕鱼,体格粗壮健壮,肌肉紧实,扛冻耐造,天生就适应战场的恶劣环境。他们从小练出的追踪、潜伏技能,放到战场上比普通新兵的战术素养还管用,俄军算是摸准了他们的特长。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招募原住民补充兵力的路子,早有先例。二战时日本就在库页岛招募当地土著当间谍,光敷香支部每年就招300多人,还按步兵操典训练搞特种游击战。现在俄军不过是换了个名头,把特务训练改成了正规军征召,把情报任务换成了前线作战,核心逻辑都是一样的——利用原住民熟悉环境、适应力强的特点,同时用金钱解决他们的生存困境。 对俄军来说,招这些原住民成本不高,40万卢布的顶薪看似不少,但比起大城市的征兵补贴和后续福利,已经算是划算的买卖,而且他们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征召和管理都更简单。 从族群角度看,尼夫赫人这些年的处境本就尴尬,清朝时还能靠贡貂换朝廷赏赐,现在母语会说的只剩十分之一,文化被稀释,生存空间被压缩。与其在资源匮乏的岛上守着传统过苦日子,不如去前线拼一把,赢了能拿高薪,就算牺牲,家属也能得到一笔抚恤金,这笔账怎么算都比困在岛上强。俄军也正好需要这样“性价比高”的兵力,不用花心思做动员,光靠工资数字就能吸引到人,还能填补前线的兵力窟窿,简直是一举两得。 现在俄乌前线的消耗还在继续,70万大军的防线需要持续输血,而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原住民还在为生计发愁,22万到40万卢布的工资就像一根纽带,把遥远战场的需求和海岛的现实利益紧紧绑在了一起。这些被称作“野人女真”的原住民,看似是被时代遗忘的群体,却在这场冲突里成了俄军兵力补充的重要力量,说穿了,都是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0 阅读:9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