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武装部队司令布劳纳称,决不允许我方军事化黄岩岛!但是,我方真开始黄岩岛填海造岛了,菲律宾军队准备拿什么阻挡?菲律宾军队准备拿什么武器,去执行决不允许我方军事化黄岩岛的任务? 说白了,菲律宾武装部队司令布劳纳所谓“决不允许军事化黄岩岛”的表态,本质是缺乏实力支撑的嘴硬。 从其现役装备性能、战备状态到后勤体系,再对照中方在南海的常态化部署,菲方连“象征性抵抗”的资本都严重不足,更别提阻挡填海造岛这类系统性工程。 先看菲律宾海军的“门面担当”。被寄予厚望的“米格尔・马尔瓦尔”级护卫舰,首舰虽在2025年3月交付,但所谓“3200吨排水量、8枚海星反舰导弹”的纸面参数,根本经不住实战检验。 更讽刺的是,其同名退役舰在2025年5月美菲“肩并肩”军演中,尚未成为靶标就因舰体腐蚀、水密舱失效自行沉没,暴露了菲海军装备维护的致命短板。 这艘服役44年的老旧舰艇,表面布满未修补的锈迹,动力系统早在上一个十年就已瘫痪,却仍被勉强用作训练平台,恰是菲海军37%舰艇超期服役的缩影——现役主战舰艇平均舰龄达42年,比中方055型驱逐舰的建造周期还要长。 即便新舰能正常列装,菲海军也面临人员训练断层:FA-50战斗机飞行员需送韩国培训半年才能单飞,而护卫舰船员连基础损管演练都频繁出错,2024年一年就发生17起重大装备事故。 再看负责一线挑衅的菲律宾海警,其装备水平更显寒酸。主力“特蕾莎・马格巴努阿”级巡逻舰虽由日本建造,满载排水量2600吨,却连一门像样的舰炮都没有,仅配备12.7毫米机枪和高压水炮。 2025年9月16日的黄岩岛对峙中,菲方集结12艘公务船闯岛,结果3014号船蓄意冲撞中方海警船后,被中方水炮直接打得推进器失灵,最终只能升起白旗求饶。 更狼狈的是,菲海警试图关闭AIS信号隐蔽行动,却被中方WZ-9“神鹰”无人预警机实时捕捉轨迹——这款部署在海南的双体无人机能在2万米高空持续巡逻30小时,配合翼龙-10无人机形成全天候监控网,菲方船只刚出港就已暴露行踪。 美方虽耗资97.5万美元升级巴拉望岛牡蛎湾基地,但其新建的小艇维护厂仅能服务“旋风”级巡逻艇这类轻型装备,根本无法支撑远海长期部署。 菲律宾军方吹嘘的“杀手锏”——部署在巴拉望岛的印度产“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实则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该导弹虽标称射程290公里,但依赖GPS导航且低空突防能力薄弱,中方在黄岩岛周边常态化部署的电子战飞机可轻易实施干扰。 更致命的是,菲方缺乏配套的目标指引体系:从日本引进的FPS-3/MEs雷达虽号称探测距离610公里,却在2024年美菲军演中被中方815型电子侦察船干扰至完全失效。 而这些导弹的维护补给全靠印度,2024年雨季时,印度运输船因台风延误导致导弹备件断供,菲军半个月无法开展实弹训练。 即便导弹能发射,中方在南海的反导体系早已成型,部署在西沙的红旗-9B防空系统可在导弹飞行中段实施拦截,福建舰搭载的歼-35战机更能前出至黄岩岛周边执行制空任务。 被菲空军视为核心力量的FA-50战斗机,同样难以改变战局。现有11架老旧型号中,2025年3月刚坠毁1架,剩余机型作战半径仅1500公里,且未配备空中加油系统,从克拉克基地起飞后在黄岩岛上空仅能停留20分钟。 虽已签订合同增购12架Block20改进型,但交付要等到2030年,且新增的AIM-120导弹需美方批准才能使用——2024年“漆黑”军演中,菲机因弹药审批延迟未能参与实弹射击科目。 反观中方,海南基地部署的歼-16战机可挂载鹰击-83反舰导弹实施饱和打击,无侦-10隐身无人机能抵近侦察菲军导弹阵地,形成“发现即摧毁”的闭环打击链。 后勤体系的巨大差距更让菲方“阻挡计划”沦为笑谈。菲海军“德尔皮拉尔”级护卫舰自持力仅15天,从牡蛎湾基地到黄岩岛的补给线长达300公里,且缺乏护航能力。 更现实的是,菲军内部协同混乱。2025年9月16日闯岛行动中,海军与海警因指挥权归属争执,导致船队编队混乱,被中方12艘执法舰艇分而治之。 而中方早已形成“海警执法、海军保底、空军掩护”的联动体系:海警船负责日常管控,054A护卫舰在周边海域战备巡航,无人机群实时监控,电子战部队随时准备压制。 这种体系化优势,是菲方“拼凑式”装备无法企及的——其从韩、美、日、印采购的武器互不兼容,数据链无法互通,实战中只能各自为战。 从过往对峙结果看,菲方连低烈度冲突都难以应对。 如今布劳纳叫嚣“决不允许军事化”,但菲军连黄岩岛12海里范围都无法突破,更别提对抗填海造岛所需的庞大工程船队。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武器装备,在中方体系化力量面前,不过是不堪一击的“玩具”。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8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