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开除了党籍,可他却说:我是清白的。[紫薇别走] 周而复站在东京靖国神社门前,手里攥着一个笔记本,同行的代表团成员已经回国,身边几位朋友反复劝他别进去,一个多小时后,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战犯名单和陈列品细节。 周而复当时是对外友协的高级干部,那年他正在写一部反映抗战全景的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已经完成了前几部,卡在了如何真实呈现日本军国主义这个问题上,他觉得光看资料不够,必须亲眼看看那些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甲级战犯是怎么被供奉的。 出发前他向中国驻日使馆报备了这个计划,使馆的同志提醒他这个地方很敏感,但没有明确禁止,周而复理解敏感性,所以特意等到代表团其他成员回国后才单独前往,想着这样影响会小一些。 走进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周而复没有参拜,也没有鞠躬,甚至连头都没低,他像个调研员一样在展厅里走动,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这些甲级战犯的名字一个个抄在本子上,记录陈列品上的说明文字,观察整个建筑的布局。 回国后中央纪委就找他谈话了,调查进行得很快,结论也很明确:严重违反外事纪律,开除党籍,周而复拿着处分决定书,手有些发抖,他延安入党,现在党籍没了。 在当时的环境下,解释都没起作用,处分的理由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高级干部去靖国神社这件事本身就会造成恶劣影响。 他继续写他的《长城万里图》,把在靖国神社记录的那些战犯名单、陈列品描述都写进了小说里。书里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描写异常详实,很多细节正是来自那次参观。 周而复他把几家传播不实信息的杂志告上法庭,索赔不多,就是要个说法,法庭上他带去了当年的笔记本、向使馆报备的记录、《长城万里图》手稿,一样样摆在桌上,他语速很慢但很坚定:“我没有参拜,我是去做调研的,这些都是证据。” 中央纪委下发文件,确认周而复去靖国神社是为文学创作采集资料,不存在参拜行为和生活作风问题,考虑到他作为高级干部在处理敏感问题上确有不够慎重之处,将处分从“开除党籍”改为“留党察看一年”,恢复名誉。 周而复在北京去世,新华社的讣告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六部《长城万里图》放在家乡安徽旌德县的纪念馆里,那些从靖国神社记录下来的战犯名字,永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网友评论摘录: “想起当年周而复去靖国神社查资料被处分,现在艺人直接去打卡,时代不同但原则没变!大是大非面前,公众人物更得绷紧弦!” 你认为公众人物触碰历史红线后,光道歉够不够?应该如何才能真正挽回信任?”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澎湃新闻
润人范世贵在荷兰混不下去了,想回国,但提出了两个回国的苛刻条件范世贵早年跟
【562评论】【1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