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更是**构建独特记忆的方式**。 更进一步的捡秋创作,是以自然之物表达自我。有人用银杏叶片做成一朵漂亮的金黄玫瑰,让它在手心绽放。 有人收集五彩的落叶,“写”一封秋日来信,讲述草木与大地之间的故事。 还有人用掉落的桂花,拼一只可爱的小猫,留住农历八月最馥郁的香气。 “捡拾果实时,记得‘山中留一口’,让小动物平安过冬。” 在密闭的房间里,我们依靠的是内存耗尽的“经验库”与僵化的“套路”——写阳光永远是“灿烂”,写秋风永远是“萧瑟”,其根源在于我们切断了与真实世界的联结。 而秋天,这位最慷慨的美学导师,正将它积攒了一年的丰饶,毫无保留地铺陈在大地上。 它邀请我们做的,不是远观,而是俯身,用一次亲密的接触,重新唤醒沉睡的感官。 一枚形状完好的银杏书签,一颗浑圆饱满的板栗,一簇带着阳光味道的狗尾草,或是一段在落叶小径上偶然拾得的静谧时光。 回程的路上,袋子里传来栗子彼此碰撞的声音,像小小的铃铛。那声音清脆又温暖,让人觉得,这一趟不仅捡到了栗子,也捡到了秋天、友情,还有一份久违的宁静。 而远处实验室的灯火已经亮起,等待着又一个探索的夜晚。
我看到这些就会感到非常幸福
【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