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种谣言容易被轻信? 一句话,是因为认知能力低下。 其实在当今信息纷

池中赏荷的雅游人 2025-10-05 16:54:49

为什么这种谣言容易被轻信? 一句话,是因为认知能力低下。 其实在当今信息纷乱,自媒体井喷式暴涨的当下,信息的碎片化,失准性,人们是有深切感知和体会的。 但为什么一些一看就是“夹生”类的消息,一出来立刻就有人深信不疑?就热情高涨、义愤填膺的一通批?而不去用心思考、辩别一下真伪? 比如“婚礼现场新娘坐地起价,加彩礼多少多少万……”; 又比如“新娘嫌2万下车费少,不愿下车,新娘拂袖而去……”; 再比如“娘家大舅哥临时加价多少万,不答应,不让迎亲队进门……”; 还有什么“婚礼台上新娘嫌婆婆寒酸,不让上台……”; 人们也不想想,怎么忽然这些“正能量”就都集中反映在网上了?还常常有图有真相,要表情有表情,要语言有语言,关键是还丰富多彩。 岂不知这些狗血式的“真相”,都是移花接木拼凑甚至直接造谣出来的所谓“正能量”剧本杀!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声也好,音也罢,是强调这声音发自哪里?正不正?准不准?说白了, 就是消息的来源是官方还是民间,有没有可证实真假的依据。 就像陕西旬阳这个事件,一开始就是两三个自媒体账号在传发。跟贴评论区,貌似坐实了消息的真实性,又是一大片指责女方“逼”男子跳江的“正能量”谴责声音;再进一步开撕女性,贩卖婚姻焦虑,好像所有待婚男性都有被彩礼逼到寻短见的可能境地 。 面对一时难以分辩来源和真假的消息,最好的态度就是等待官媒释疑;不要随意跟贴评论,更不要先入为主的倾向性批评指责当事人,这样就被不易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带节奏了,否则,还容易给自己的情绪制造焦虑。 当然,平常注意提升自己对互联网消息可信度、真实性的辩识能力,是从根本上远离谣言的最好方法。

0 阅读:4
池中赏荷的雅游人

池中赏荷的雅游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