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建设者 建设者的坚守,不是镜头前的光鲜,也不是书本里的传奇,而是600米高空攥紧的安全绳。 花江峡谷的“地球裂缝”上,14级大风能把215吨钢梁吹成钟摆 。95后李平安在工地守了4年,每天盯手机看风速,差一厘米的偏差都要返工,被困高空40分钟也没松过安全弦。吴朝明团队跟风“较劲”,改“猫道”、造新索鞍,把钢桁梁吊装精度做到毫米级,73天就实现大桥合龙 。 康绍勇跟着项目瘦了10斤,钢筋间距差2厘米都要重来,他说这桥容不得半点马虎 。烈日下,他们的工装结着盐霜;寒夜里,还在工地做安全培训。这些人没什么豪言,只想着把桥修牢,让两岸车程从两小时变两分钟 。 他们造得出世界高桥,解决得了技术难题,却常错过家人团圆。这些藏在工程背后的身影,才是真的“城市脊梁”。 有人说建设者该被更多镜头关注,也有人觉得踏实干活比虚名重要。你觉得,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致敬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建设者 建设者的坚守,不是镜头前的光鲜,也不是书本里的
宁静在笔耕
2025-10-04 13:07: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