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送170万吨石油。要知道,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油田集中在里海沿岸,通过“友谊”管道运到欧洲,每桶成本才5-7美元,比运到中国便宜近一半,加上欧洲市场油价长期比亚洲每桶高出3-5美元,里外里一算,每年多赚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小数。 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油田都在西部里海沿岸,往欧洲运石油有现成的“黄金通道”。 里海管道联盟的CPC管道从田吉兹油田出发,横穿俄罗斯到黑海港口,再衔接“友谊”输油管道直达德国,“友谊”管道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管网之一,全长五千多公里,年输油量能到1亿吨,每天就能运200万桶,这套系统运营多年,早把成本压到了最低。 里海沿岸地势平坦,管道铺得顺,维护起来省劲儿,运一桶油到欧洲只要5-7美元。 可要是往中国运,就得走中哈原油管道,这条管道要翻天山、穿沙漠,冬天零下40度冻得管道发硬,夏天酷暑又容易开裂,建设时花的钱比欧洲管道多得多,维护成本更是居高不下,运输成本一下飙到12-15美元一桶,正好是欧洲路线的两倍。 就说这170万吨石油,换算成桶差不多1241万桶,光运输费往欧洲运就比往中国运省了近1亿美元,这钱实实在在省在明处。 再看卖价的差额,欧洲市场的油价常年比亚洲高。这些年欧洲原油每桶平均比中国贵3-5美元,别小看这几块钱,叠加成本差就是一笔巨款。 2024年哈萨克斯坦预计出口石油7050万吨,其中80%都销往欧洲,靠这成本和价差,一年就多赚15-25亿美元。这次给德国的170万吨石油,按每桶多赚8美元算,就能多拿近1亿美元。 而且德国是欧洲工业大国,石油需求稳得很,2024年哈萨克斯坦给德国的出口量已经从60万吨涨到140万吨,一年翻了两倍多,这次170万吨的计划,就是摸准了德国的需求增量来的。 更关键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方向早被历史格局定了调。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时没钱没技术,是壳牌、雪佛龙这些西方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开发田吉兹、卡沙甘这些大油田。 这些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石油卖到自己熟悉的欧洲市场,于是牵头建了CPC管道,这条管道年输油6700万吨,占了哈萨克斯坦出口的七成多。 更特别的是,这条管道的股份八成在俄罗斯和西方公司手里,哈萨克斯坦自己只占不到两成,石油往哪流,很大程度上由投资者说了算。 反观中哈管道2005年才动工,比CPC晚了十多年,运力也只有2000万吨,还不到CPC的三分之一,就算想多往中国运,管道也“吃不消”。 欧洲市场本身的吸引力也够大,欧盟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石油买家,2025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涨了11.6%,全年预计9620万吨,这么多石油得有稳定的地方去。 现在哈萨克斯坦是欧盟第三大石油供应商,每天送105万桶过去,意大利一年就买2780万吨,比2023年多了580万吨。 俄乌冲突后,欧盟想少依赖俄罗斯能源,更把哈萨克斯坦当成重要替代方,德国主动找上门来要油,这种送上门的稳定生意没人愿意推走。 哈萨克斯坦也不是没考虑过风险,之前CPC管道断过几次,让他们受了损失,所以现在也在试新路线,比如用油轮把石油运到阿塞拜疆,再转管道去地中海,但这些新路还在起步阶段,年运输量才150万吨,远不如欧洲管道靠谱。 2024年哈萨克斯坦光石油出口税就收了1.3万亿坚戈,这些收入大多来自欧洲市场,要是转去亚洲,这笔钱就得缩水。 说到底,170万吨石油输往德国,就是顺着最赚钱的路走。成熟管道省成本,高价市场多赚钱,再加上几十年的出口惯性,换成谁都会这么选。 做生意的核心就是算清账本,成本低、卖价高、渠道稳,这三个条件凑齐了,石油往哪流自然就定了。
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送170万吨石油。要知道
罗普娱记
2025-10-03 22:30:39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