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以色列给卡塔尔道歉,内塔尼亚胡咬着牙打去了电话,这种强行的”劝和“,真的有用吗?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坐在特朗普身旁,通过电话向卡塔尔首相就之前的空袭,表达正式歉意。 对素来以强硬形象示人的内塔尼亚胡而言,此次低头致歉无疑是 “屈辱”的。 据以色列媒体披露,卡塔尔早已设定明确前提:若要重启巴以冲突调停进程,以色列必须公开致歉,并承诺杜绝类似事件重演。 而促使内塔尼亚胡做出这一妥协的推手,正是急于在外交舞台兑现成果的特朗普。 通话期间,除致歉外,内塔尼亚胡还承诺向遇难者家属支付赔偿款项。随后,白宫对外宣布,美、以、卡三方将构建沟通机制。 从表象来看,这场 “调停” 似乎取得阶段性突破,但深入剖析各方当下的处境便会发现,这更像是各方在现实压力裹挟下,被迫开展的利益交换。 特朗普这种 强行推进的调停 之所以能够落地,本质在于美国、以色列、卡塔尔三方均面临难以破解的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妥协实现 “止损” 目标。 从美国视角出发,推动以色列致歉是修复盟友裂痕的紧急举措。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空袭后,卡塔尔迅速与沙特、巴基斯坦深化军事合作,这让美国陷入担忧 ,因为美国与海湾国家每年高达千亿美元的军售订单,以及美国在中东的地位,都可能因以色列的激进举动遭受冲击。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民众对以色列的支持率已跌至 47%。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出面劝和。 以色列选择妥协,是其外交陷入孤立后的必然选择。在联合国大会上,当内塔尼亚胡发表演讲时,近30个国家的代表集体离席以示抗议;法国、西班牙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然陷入严重的外交危机。 向卡塔尔致歉、换取巴以冲突调停重启,对以色列而言,是有利无害的。 卡塔尔的选择同样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作为巴以冲突中的调停方之一,卡塔尔掌控着加沙地区的援助通道与哈马斯的沟通渠道,若失去这一角色,其地区影响力将大幅下滑。接受以色列的致歉,缓和双方关系,也算是明智的。 尽管致歉通话达成形式上的妥协,但这种掺杂各方私利的 “强行调停”,终究无法触及巴以冲突的根源,甚至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 首先,美国的 “双重标准” 瓦解了调停的公信力。长期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已是公开事实,自 1948 年起,美国累计向以色列提供超过千亿美元援助,助力以色列长期保持军备优势。 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美国一边推动调停,一边仍批准向以色列出口精确制导武器。 特朗普推动以色列致歉,表面看似秉持公正,实则只为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而非真正致力于实现地区和平。 其次,美、以、卡三方协议缺乏可持续基础。内塔尼亚胡此次致歉本就带着 “被迫妥协” 的意味,以色列国内的激进议员已对此展开猛烈抨击。 卡塔尔虽重启调停,但若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调停仍会陷入僵局。 而特朗普急于将卡塔尔纳入《亚伯拉罕协议》,却忽视巴勒斯坦的诉求。这种做法只会让巴以冲突根源持续发酵,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最后,历史早已印证 功利性调停”的失效。长期以来,美国将巴以问题当作插手中东事务、打击战略对手的工具,本次冲突中,四十多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便借此要求强化对伊朗制裁。 这种将地区和平当作政治筹码的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朗普要求以色列给卡塔尔道歉,内塔尼亚胡咬着牙打去了电话,这种强行的”劝和“,真
绝世剑王
2025-10-03 21:20:26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