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一改常态,对华180度大转弯!因为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的一句话,黄大使一针见血指出,“菲律宾喜欢殖民者”。正是这句话,刺痛了他们的神经,被菲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杰伊·塔瑞拉当成黄大使离任的筹码。 2022年,马尼拉某官邸内,黄溪连大使在宴请菲军方高层时,曾当着数十名菲律宾官员的面抛出一句直白的评价:“西班牙曾奴役你们三百年,美国人视你们为棋子,日本在二战时屠杀过你们的同胞,可如今这些国家却仍是菲律宾的座上宾。 为什么中国这个从未侵略过你们的邻居,反而被当作威胁?”据在场人士透露,这句话让原本热闹的宴会厅瞬间陷入寂静,菲律宾总司令手中的酒杯悬在半空,外交官们的表情从尴尬转为愤怒。 这种直击要害的表述并非偶然。自2023年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激进动作:从允许美军增设军事基地,到频繁派船只闯入中国岛礁周边海域,甚至在2024年通过《海洋区域法案》将中国黄岩岛纳入菲方管辖范围。 但现实很快给了菲律宾一记重拳——2025年5月的中期选举中,马科斯阵营在参议院12个席位中仅保住5席,杜特尔特家族则以达沃市长选举中8倍票数优势强势回归。这场政治地震直接动摇了马科斯的执政根基。 经济层面的打击更为致命。2025年第一季度,菲律宾外国投资同比暴跌82%,中资占比从杜特尔特时期的近50%骤降至10.3%。美国承诺的军援迟迟未到,反而以单边关税施压,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队。 更讽刺的是,当菲律宾试图通过“海上演唱会”等非政府组织挑衅中国时,中国海警的水炮和实弹射击演练让菲方船只屡屡碰壁。5月21日的渚碧礁对峙中,菲3002号公务船被水炮击中后仓皇逃窜,船上人员甚至出现“七人受伤、一人断指”的惨状。 这些挫败迫使马科斯政府开始调整策略。2025年5月25日,菲外长马纳洛在东盟峰会上突然表态“愿与中国达成任何额外协议”,总统马科斯也呼吁加快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但表面上的缓和掩盖不了实际行动的矛盾——就在同一天,菲方仍组织“Atin Ito”组织试图非法进入中业岛海域,这种“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双重标准,暴露出其政策的不连贯性。 黄溪连大使的犀利言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力,恰恰击中了菲律宾的历史伤疤。从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到1898年成为美国属地,再到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菲律宾在三百多年间始终未能摆脱被外部势力控制的命运。 这种历史惯性导致菲律宾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往往将安全感寄托于曾侵略过自己的国家,而对真正提供经济合作的中国保持警惕。2025年9月马科斯在告别会上那句“南海问题不应定义中菲关系”,与其说是真诚表态,不如说是面对国内通胀高企、贫困率超30%的无奈选择。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当菲律宾船只闯入岛礁时,中国海警依法实施管控;当菲方试图通过立法固化非法主张时,中国通过外交渠道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这种“斗而不破”的策略,既捍卫了主权,又为地区稳定留下了转圜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突破万亿美元,而菲律宾作为东盟成员国,若继续在南海问题上玩火,最终损害的只能是自身利益。 如今,随着黄溪连大使任期结束,中菲关系能否真正走向缓和仍存疑问。马科斯政府需要证明的不仅是口头上的善意,更是能否摆脱对美战略依赖、平衡国内政治博弈的实际行动。 历史早已证明,在南海问题上搞政治操弄,最终买单的只会是菲律宾民众。当我们在2025年的秋天回顾这场外交风波时,或许更该思考:一个国家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碰壁,才能学会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那么,对于这件事,你们如何看待菲律宾的这种“反复横跳”?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欧尔班说了大实话!9月30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发文称,名义上西方是在保护乌克兰
【50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