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一开始美军还嘴硬,说中国肯定是调不出好飞机,才拿歼 - 11 凑数。可事实很快打了他们的脸:中国现在有 400 多架歼 - 11 在服役,数量比歼 - 20 多好几倍。 就说近年那些实打实的交锋,歼 - 11 的存在感简直强到让美军头疼。2022 年 12 月 21 日那回,美军 RC-135 侦察机在南海慢悠悠地搞侦察,一架挂满实弹的歼 - 11 直接贴了上去,两机最近距离才 6 米,稳得像在天上走正步,气得美方喊 “不专业”,可视频里明明白白是歼 - 11 把节奏拿捏得死死的。 更精彩的是 2024 年央视曝光的对峙,就两架歼 - 11,愣是跟四架美军 F/A-18 舰载机对上了,火控雷达一锁定,美军战机立马乖乖撤退,这要是 “凑数” 的飞机,哪来这么硬的底气。 早几年还有次拦截 P-8A 的经典场面,美军自己都形容歼 - 11 像法拉利绕着笨重校车转圈,90 度倾角从美机鼻尖飞过,把机翼下的武器亮得清清楚楚,这操作可不是随便哪款飞机都能驾驭的。 美军总惦记着歼 - 20,却忘了伴飞拦截根本不是 “高端局”。他们来的不是 F-22、F-35 这些战斗机,大多是 RC-135、P-8A 这类侦察机,目标大、速度慢,跟天上的移动靶没差。 歼 - 11 虽说脱胎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苏 - 27,但早不是当年的老样子了,歼 - 11B 换了国产 WS-10 发动机,航电系统全数字化升级,探测距离能到 200 公里以上,挂着霹雳 - 12 和霹雳 - 15 空空导弹,对付侦察机绰绰有余。 而且它那气动设计太适合近距离任务,高 G 机动时稳如泰山,贴脸伴飞、展示武器这些动作做起来行云流水,换歼 - 20 来反而别扭,隐身涂层要是被侦察机的设备扫来扫去,那才是真亏了。 更关键的是成本账,这可不是小数目。歼 - 20 每小时飞行成本快到 19 万了,而歼 - 11 的维护运营成本低得多,毕竟它技术成熟,国内供应链早就打通了,零件更换、日常保养都省事。 美军自己统计过,2023 年中美在印太地区的空中拦截就有 180 起,其中 70% 以上都是歼 - 11 出马。要是这么高频次的任务全交给歼 - 20,光油钱和维护费就得烧出个窟窿,这可不是 “大方”,是纯粹的浪费。 再说歼 - 11 的续航能力是真顶用,1500 公里的作战半径,滞空时间超过 4 小时,从海南岛或者福建的基地起飞,整个南海都能覆盖到,在空中兜圈子跟美军侦察机耗着,根本不用频繁返航加油,这续航优势是很多机型比不了的。 还有数量和部署的优势,歼 - 11 系列算上各种改进型总数超过 500 架,光是活跃在一线的就有 200 架左右,比歼 - 20、歼 - 16 的可用数量都充裕。 南海、东海这些美军侦察机常来的地方,歼 - 11 早就部署到位,雷达网一发现目标,几分钟就能起飞响应。 反观歼 - 20,更多是用来应对高强度冲突的 “压舱石”,得藏着掖着,哪能天天拉出来对付侦察机,万一被美军摸透了隐身信号特征,那损失可就大了。这就跟家里过日子似的,贵重餐具留着请客,平时吃饭用瓷碗,实用还不心疼。 美军后来也想过对策,加电子战飞机护航,改到夜间侦察,可还是没辙。歼 - 11 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能夜视,南海岛礁的雷达网更是把空域盯得严严实实,美军侦察机刚起飞就被盯上了。 2023 年 10 月拦截 B-52 那次,歼 - 11 在 274 米距离释放照明弹,美军轰炸机立马急转弯,这种 “点到为止” 的威慑,既守住了领空,又不激化局势,火候拿捏得刚好。 而且这么多实战化巡逻下来,飞行员的经验也攒足了,美军自己都承认,歼 - 11 飞行员的操控专业得没话说,这都是练出来的真本事。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 “调不出好飞机”,而是中国空军太懂 “务实” 二字。用歼 - 11 伴飞拦截,既有数量规模,又有性能适配性,成本还可控,顺便还能练兵,简直是一举多得。 歼 - 20、歼 - 16 这些先进机型留着应对真正的硬茬,日常值班交给歼 - 11 这个 “劳模”,这种资源搭配的思路,可比美军那种 “唯装备论” 精明多了。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康安说历史
2025-10-01 11:45: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