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打出漂亮的一招!那就是她当选了国民党党主席,会重用这次国民党党主席的参选人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10-01 10:55:10

郑丽文打出漂亮的一招!那就是她当选了国民党党主席,会重用这次国民党党主席的参选人的,她要把他们组成一个团队,共同为国民党打拼。 郑丽文的这种气魄与胸襟很能温暖基层党员的心,也很能感动基层党的情怀,因为这些基层党员就是希望国民党有一个有担当有战斗力的主席,把国民党团结起来,下架民进党。 这些年国民党的光景,基层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就说 2021 年那次党主席选举,张亚中民调一路领先,最后还不是输了朱立伦,32.6% 对 45.8% 的票数差,说白了就是党内没拧成一股绳,激情一过全散了。 这次更热闹,足足六个人参选,郝龙斌、罗智强、张亚中、卓伯源、蔡志弘,各有各的支持者,首场辩论郝龙斌还缺席了,基层论坛里全是骂声,说他回避关键场合,不接地气。 郑丽文偏偏反着来,直接说要把这些参选对手都组进团队,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空话,里头全是门道。 你看这几位参选的,各有各的本事:郝龙斌当过台北市长,搞行政、做跨派系协调是老手,当年扩建公园、优化交通的实绩还在那儿摆着;罗智强敢敲桌子喊党魂,对派系问题看得透,基层就爱这种敢说真话的劲儿;张亚中带数据讲两岸交流,理论功底扎实,能稳住深蓝群体。 把这些人凑一块儿,行政的管实务,敢言的冲前线,懂理论的把方向,这不就是 “老干新枝” 的活例子吗?郑丽文自己都说要让国民党从羊群变狮群,这么整合下来,狮子的獠牙才算真露出来了。 基层党员最吃 “实在” 这一套,郑丽文这话能暖人心,关键是她自己就不是搞虚的人。她参选的 1320 万新台币参选费,一分钱都是自己和丈夫挣的,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政二代,这种接地气的出身,基层看着就亲切。 不像有些候选人,只会讲过去的功绩,她天天跑基层,去苗栗找钟东锦,去见三三会的林伯丰,拉来地方县长和商界大佬的公开支持,这都是实打实的动员能力。 更难得的是她敢直面问题,辩论里直接怼张亚中两岸政策脱离实际,追问郝龙斌魅力不足的问题,这种不和稀泥的劲儿,正是基层盼的 “有战斗力” 的样子。 这团结的力量有多重要,看看数据就明白。现在蓝白合的呼声多高啊,民调显示蓝白联手支持率能到 45%,民进党才 38.3%,这就是 “1+1 大于 2” 的效果。 可要是国民党自己先闹分裂,蓝营内部都掐架,还怎么跟民进党拼?郑丽文要组的团队,正好能把党内不同派系的力量都拢过来。 郝龙斌在 75 岁以上党员里支持率最高,北部票仓稳;郑丽文自己在眷村铁票里吃得开,年轻人也爱她那股敢怼绿营的狠劲儿;张亚中能拉到深蓝的票,罗智强在中间选民里有号召力。 这些人凑在一起,老中青党员的需求都能照顾到,黄复兴党部那 8 万多 “铁票部队” 也能稳住 —— 要知道这部分党员占了总数的 25%,之前郑丽文在这儿的得票只比最强对手低 1 个百分点,说明老底子是认可她的整合思路的。 过去国民党总被骂 “宫廷政治”“酱缸文化”,选完就分赃,输了就甩锅,基层早烦透了。郑丽文直接说要拒绝密室政治,搞集体领导,扩大决策圈,这话说到了基层的心巴上。 她自己就是从民进党转过来的,知道绿营的运作套路,辩论里戳民进党台独谎言一戳一个准,这种 “知彼知己” 的优势,再加上郝龙斌的行政经验、罗智强的媒体攻防,团队作战的话,民进党那些套路根本藏不住。 就像学者张元祥说的,基层早看腻了老面孔,就想看能怼绿营的狠角色,现在把一群狠角色凑成一个团队,这战斗力想想都让人振奋。 基层党员要的从来不是口号,是能看到下架民进党的希望。现在民进党把台湾搞得什么样子?司法公信力跌到 35.6%,创十年新低,老百姓怨声载道。 可国民党之前总因为内部分裂抓不住机会,2016、2020 两次党主席选举都没选出能凝聚人心的带头人,立委选举也输过,基层都快失去信心了。 郑丽文这招团结牌,正好给基层吃了颗定心丸:你看,选完不是仇人,是战友,大家目标一致就是下架民进党。这种格局,比赢几次辩论都管用。 那些在眷村、在社区里的老党员,一辈子跟着国民党,就盼着党能重新站起来。他们见过国民党团结时的样子,也疼惜这些年的分裂内耗。 郑丽文跑到老兵聚会上拉家常,参加社区座谈会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摆样子,是真跟基层站在一起。 现在她承诺要带所有参选伙伴一起干,这不是空话,是给基层的承诺 —— 以后党里不分你我,只要能为国民党打拼,就有位置。这种胸襟,能不让老党员暖心吗? 说真的,国民党缺的从来不是人才,是能把人才拧成一股绳的带头人。郑丽文这招要是真能落地,郝龙斌的行政、罗智强的敢言、张亚中的理论,再加上她自己的战斗力和接地气,这团队往那儿一站,就是给民进党看的硬底气。 基层党员要的不就是这样吗?有担当、能团结、敢战斗,能实实在在把民进党拉下来,让台湾回到正路上来。这招棋,下得太漂亮了!

0 阅读:22
丹青自由的翅膀

丹青自由的翅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