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心情不太好,有点郁闷......前两天我在网上会诊了一个病人,是磨玻璃结

乔贵 2025-10-01 08:27:57

这两天我心情不太好,有点郁闷......前两天我在网上会诊了一个病人,是磨玻璃结节,已经做了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时,发现这个磨玻璃结节出现淋巴结也有了转移。 另外一台手术,也是一个小于1cm的磨玻璃结节,却发现纵隔淋巴结都已经存在转移。 之前咨询我的病人曾问我一句话:“你不是老说磨玻璃结节不会转移吗?” 接连碰到这样的病例,对我心情上的打击还是挺大的。 我们都知道,大量数据表明,磨玻璃结节这类惰性癌一般不存在转移。临床研究也证实,小于1cm的磨玻璃结节,通常只需局部切除,并不需要做淋巴结清扫,这也是行业的规范指南。 但医疗本身就是多变的、测不准的,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类超出常规的情况。 就像手术的这位病人,我的团队甚至麻醉医生都非常惊讶:这么小的结节,淋巴结却已像鹌鹑蛋那么大。手术过程中,凭借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高度怀疑是淋巴结转移。送去做了冰冻病理,果然当场确认是转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我从医三十多年,也遇到过一些“隐匿性肺癌”,大家在网络上可能也见过这个概念,就是指肺内看不到原发灶,但颈部甚至全身的骨、脑等部位已出现转移。 所以磨玻璃结节发生转移确实非常罕见,但这些少数病例提醒我们:确实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转移。 医学没有定论,没有100%。我们向患者传递的,始终是一个概率。包括指南和共识中所提到的治疗规范,都是通识性的,并不能代表每一个个体。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既要遵循指南,也要重视个体化差异,认真对待每一位不同的患者。 这也提醒大家:医疗本身具有复杂性。医生和患者在决策时应共同商量、充分沟通。而作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也要更加谨慎。 另外很多朋友质疑:对于磨玻璃结节,切除后不做淋巴结清扫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根据指南和共识,小于1cm的磨玻璃结节确实可以不清扫淋巴结。但在实际手术中,我往往仍会仔细探查,如果看到淋巴结肿大,依然会切下来送检,以防万一。[谢谢][玫瑰]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乔贵

乔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