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9月27日晚上八点半开始,乌克兰各地的防空警报就未曾停歇。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595架自杀式无人机和48枚各型导弹,总计超过640波次的攻击,瞬间压垮了基辅本就脆弱的防空系统。 尽管乌军奋力拦截,但仍有5枚导弹和31架无人机突破防线,击中基辅、敖德萨、扎波罗热等多个地区的居民楼、医院和关键基础设施。 站在总统府废墟前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从联合国大会返回,他痛斥莫斯科对国际社会外交努力的“公然羞辱”,并发誓要十倍奉还。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故事要从千年以前说起。这两个同属东斯拉夫民族的国家,曾在苏联时期同属一个联邦。 历史上的基辅罗斯被称为东斯拉夫文明的摇篮,而莫斯科在当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集市。基辅的地位如同东正教的罗马,是俄罗斯文化的发源地。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两国从此分家过日子。但分家不彻底,领土争议、民族纠葛、历史恩怨,像一团乱麻,始终没能理清。 这种同根同源的关系,让俄罗斯始终将乌克兰视为“自家兄弟”,认为乌克兰独立不过是“人为制造的分裂”。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吞并该地区。与此同时,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亲俄势力在当地建立了实际统治。 兄弟情彻底破裂,从此两家走上对抗之路。俄罗斯觉得北约东扩是生死存亡的威胁,乌克兰则坚信自己是在进行自卫战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全面军事行动,数十万军队从多个方向突入乌克兰境内。 原本局限于东部地区的战火迅速蔓延至乌克兰全境。乌克兰军队使用西方提供的导弹系统进行抵抗,北约组织也开始认真讨论乌克兰加入该军事联盟的可能性。 2023年战局呈现胶着态势,俄军在巴赫穆特地区投入大量精锐部队展开残酷的巷战,乌克兰在夏季发起的反攻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突破。 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一场财政极限运动。俄罗斯2025年的战场预算高达13.5万亿卢布(约1343亿美元),每天烧掉3到5亿美元。 乌克兰的情况更为严峻,2025年的财政收入预计不到500亿美元,但支出却高达870亿美元,其中600亿美元用于战争,导致370亿美元的赤字。 自2025年夏季以来,乌军将打击重心转向了俄罗斯的能源命脉——炼油厂系统。 这些散布在俄罗斯腹地的工业设施犹如能源心脏,不仅占地面积庞大、防护措施有限,更储存着海量易燃易爆的石油制品。 乌克兰通过精准打击这些目标,成功将战火从东部前线的堑壕战,引向了俄罗斯的经济命门。 持续打击已造成严重后果:四座大型炼油厂完全瘫痪,五座被迫减产,全国炼油能力骤降12%。连锁反应迅速显现——俄国内汽油价格如火箭般蹿升50%,政府紧急叫停汽油出口。 更致命的是财政冲击。据路透社测算,2025年9月俄油气收入较上月减少3%,同比去年暴跌23%。 2025年6月,俄罗斯提出了关于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的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停火方案。 第一种方案要求乌军从乌克兰占领的包括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在内的俄方领土撤出。 第二种是“一揽子”提案,内容包括禁止部队重新部署、停止动员、禁止外国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开始复员、排除第三国的军事存在。 而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系列言论则更为强硬,深刻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决不允许乌克兰脱离其势力范围倒向西方。 俄方坚持认为历史证明两国同根同源,乌克兰独立是人为制造的分裂。梅德韦杰夫曾明确表示必须彻底消除乌克兰的独立国家概念,使其历史版图重归俄罗斯。 这场持续三年半的冲突,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耐力赛和消耗战。 俄罗斯赌乌克兰的人力会先耗尽,赌西方的团结会先瓦解。而乌克兰也在赌,赌他们的“炼油厂猎杀”能迫使俄罗斯经济崩溃,赌泽连斯基的外交奔走能换来扭转战局的武器。 但现实是,乌克兰全国人口从战前4500万锐减至2000余万,大量难民流离失所。俄罗斯同样付出沉重代价,民生开支被压缩,医疗和住房补贴下降,士兵伤亡增加,民众情绪不稳。 表面上看谁都没输,但实际上双方都在输。战争不是赢在一时,而是谁能撑到最后。
从2025年9月27日晚上八点半开始,乌克兰各地的防空警报就未曾停歇。俄罗斯向乌
闻史忆今阁
2025-10-01 04:14:2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