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要全面开打?至少推动力量是越来越多了。欧盟与中国脱钩的概率或程度陡然大幅度提升,美国想脱,但不愿自己承受所有代价,这不想拉上小弟? 2025年9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搞的“西部-2025”军演刚落幕,波兰就以安全为由封了和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这事直接断了中欧班列的命脉。 这条铁路是“一带一路”的骨干,去年运了上万列货,从中国电子元件到欧洲汽车零件,全靠它周转。 封锁从9月12日开始,持续了快两周,货值损失上亿欧元,德国大众和法国雷诺的工厂生产线都得临时停摆找备用货源。 表面上看,这是波兰防俄罗斯军演的“预防针”,但深挖下去,北约内部的紧张氛围是真推波助澜。 俄罗斯部队在演习中模拟反北约入侵,坦克和导弹摆开阵势,白俄罗斯边境尘土飞扬,北约战机紧急升空拦截。 结果俄罗斯外交部一口咬定没越境,但波兰情报局报告显示无人机信号频频靠近东翼空域,这让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布鲁塞尔新闻会上直言,追加350亿欧元军援乌克兰是必须的。 这不光是边境小摩擦,背后是整个欧洲安全架构的摇晃。 9月下旬,俄罗斯米格-31战机三度闯入爱沙尼亚空域,北约空军紧急出动,雷达屏幕上轨迹纠缠不清。英国外交大臣在联合国大会上警告,这种“公然挑衅”可能酿成直接武装对抗,离三战只差一线。 俄罗斯通过混合战把乌克兰冲突推到北约家门口,不开一枪却让欧洲神经紧绷。 CNN分析说,这等于给普京送了份大礼,欧洲内部对能源和供应链的依赖本就脆弱,现在再加码,民众民调显示近半波兰人担心大战爆发。 俄罗斯在试探北约的底线,北约则在补强防御,中间的灰色地带越来越窄,任何小火星都可能点燃全局。 转到欧盟和中国这边,脱钩的苗头确实在冒头,但不是一夜之间全盘崩的。欧盟从2023年起就推“去风险”战略,本意是减少对华依赖关键领域,比如化学品和医疗用品。 2025年,冯德莱恩连任后直言,中欧互依性强,但硬脱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实际数据摆在那,2023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910亿欧元,2024年更糟。 波兰封边就是个导火索,马拉舍维奇口岸卡住的列车堆积如山,影响了25亿欧元的货运。欧盟委员会赶紧出指导意见,推备用路线走匈牙利,但成本翻三倍,企业主们叫苦不迭。 布鲁塞尔智库报告显示,这次中断让欧盟GDP缩水0.2%,化工和汽车业首当其冲。 脱钩概率陡升的推手,不止边境,还有美国那边传导的压力。特朗普上台后,5月就签行政令,对中国科技产品加25%关税,宣称重塑供应链。 但他不傻,知道单干吃亏大,赶紧拉盟友下水。致电欧盟和日本领导人,提议联合出口管制,半导体禁运啥的。 欧盟回应半推半就,冯德莱恩7月访北京时强调合作,但回家后还是得面对内部鹰派。卡内基报告说,特朗普关税让欧洲产业遭“中国冲击2.0”,电动车和太阳能板进口激增,德国企业游说政府限投资。 欧盟要不要跟美国脱钩中国?有人说这是战略误判,重复对俄“贸易变革”的老路。 美国这算盘打得精,想脱钩却不愿全兜底。2月签的14195号行政令,借毒品走私名义紧急状态,对华施压。 9月又推100%关税针对药品和家具,10月1日生效。 但盟友不买账,欧盟明确表态,不会为换取美欧贸易协议而脱钩中国。 路透社分析,特朗普的临时休战把美对华关税从145%降到30%,中方也从125%降到10%,但这只是缓兵之计。 盟友犹豫,因为欧洲经济太黏中国,第一季度欧盟对华投资达30.6亿欧元,创两年新高。匹兹堡国际经济研究所直言,对盟友加关税损国家安全,特朗普用关税当锤子砸贸易失衡,顺带敲打北约。 这些事串起来看,推动三战的力量确实在积聚。 俄乌冲突从局部战事变成北约外围的混合对抗,俄罗斯空军频闯空域,北约回应越来越硬。 联合国安理会9月开会,副秘书长催促立即降温,但各方互怼。 卫报说,俄罗斯想通过这些小动作测试北约反应时间和团结度,特朗普还公开怂恿欧洲击落俄机。 欧洲呢,被夹在美中之间,脱钩呼声高涨却行动迟缓。 欧盟的“去风险”其实是全球视角,不是针对中国,但实际操作中,化学和医疗供应链的重建让对华依赖降了10%。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