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日韩三国共同签署了一项计划。   9月28日,在山东烟台开的第二十

波览历史 2025-09-30 14:47:25

就在刚刚! 中日韩三国共同签署了一项计划。   9月28日,在山东烟台开的第二十六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日本环境省大臣浅尾庆一郎、韩国环境部部长金星焕一起签了《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2026—2030)》。   这份管未来五年的计划,看着是三国政府间的合作文件,其实跟咱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贴得特别近,从春天出门要不要戴口罩,到菜市场买海鲜放不放心,都可能因为这份计划有变化。   先说说每年春天让人头疼的沙尘暴。   住在北方的朋友都有体会,一到三月四月,有时候早上推开窗,外面灰蒙蒙一片,出门得裹紧口罩,连呼吸都得小心翼翼。   这沙尘暴可不管国界,从中国北方刮起来,能飘到日本的北海道,甚至韩国的首尔,三国老百姓都得受着。   之前三国也合作搞过沙尘暴预警,能提前告诉大家啥时候有沙尘、强度多大,准确率已经挺高了。   但还有些问题没解决,比如有时候搞不清楚这些沙尘具体是从哪片沙漠飘来的,也不知道中途经过哪些地方又带上了新的污染物。   这次新计划里就专门说要把监测网络升级,以后三国会实时分享污染颗粒来源的信息,相当于给沙尘暴装了“追踪器”。   这样一来,不光能更精准地预警,还能针对性地在沙尘源头种更多树、固沙,说不定再过两三年,春天里严重的沙尘天能少一半。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海鲜安全。前两年日本核废水排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买海鲜的时候都要多问一句“这是哪来的”。   咱们中国的青岛、大连,日本的北海道,韩国的釜山,都是靠海吃海的地方,渔民靠打渔过日子,老百姓靠海鲜补充营养,核废水这事成了三国都犯愁的心病。   这次新计划里专门提到,三国要把核废水监测的数据共享,不光是各自测各自的,还要一起制定统一的监测标准,比如哪些海域要重点测,测哪些指标,测出来的数据怎么告诉老百姓。   举个例子,以后咱们在菜市场买带鱼,包装上可能会标注“经中日韩联合监测,符合安全标准”,心里就踏实多了。   对渔民来说也有好处,比如韩国济州岛的渔民,之前因为核废水担心鱼卖不出去,现在有了三国公认的监测结果,鱼的销路也能更稳一些。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好处,这份计划还能给不少普通人带来工作机会。现在三国都在搞环保,比如处理塑料垃圾、搞太阳能发电这些领域,需要很多技术和设备。   之前因为三国的环保标准不一样,中国的环保设备想卖到日本、韩国,得改半天才能符合人家的要求;日本的环保技术想拿到中国来用,也得适应中国的情况,特别麻烦。   这次新计划里说要统一一些环保标准,比如处理塑料垃圾的设备要达到什么水平,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要符合什么要求。   这样一来,中国的环保设备厂就能更方便地把设备卖到日韩,厂里可能要招更多工人;日本的环保技术公司也能来中国开分公司,需要雇中国员工做技术支持。   比如浙江有家做塑料回收设备的小厂,之前一年只能卖几百万的设备,要是能进入日韩市场,说不定能做到几千万的销售额,厂里的工人工资也能涨不少。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这份环境合作计划其实能帮三国缓和矛盾。   这些年中日韩之间因为一些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关系时好时坏,有时候还会受外面国家的影响,比如美国总想拉着日本、韩国搞军事同盟,给地区添紧张。   但环境问题是三国都躲不开的,沙尘暴不会因为三国关系不好就不刮了,塑料垃圾也不会因为有矛盾就自己消失。   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能让三国政府和老百姓多打交道、多理解对方。   比如中国的环保专家去日本交流治沙经验,日本的渔民来中国学习海水养殖的环保技术,接触多了,之前的一些误会可能就慢慢化解了。   有网友说:“与其天天谈政治,不如一起把空气变好、把海水变清,这样的合作才实在。”   当然,这份计划要落实好也不是容易事。比如三国的环保标准虽然要统一,但具体怎么统一,哪些先统一,哪些后统一,还得慢慢谈;还有监测数据共享,怎么保证数据真实、怎么防止数据泄露,这些都需要细化。   另外,也可能有外面的国家不想看到中日韩合作这么紧密,想从中作梗,比如美国可能会说些风凉话,或者给日本、韩国施压。   但不管怎么说,老百姓需要干净的空气、安全的食物、稳定的工作,这些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也是三国合作的最大动力。   总的来说,这份中日韩环境合作计划,不是一份空泛的文件,而是能实实在在改变咱们生活的“民生计划”。   从春天少戴几天口罩,到吃海鲜更放心,再到可能多出来的工作机会,这些变化都会慢慢显现。   信息来源:中日韩签署“联合行动计划” 2025-09-29 23:12·环球时报

0 阅读:58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