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抽动症9个是吓出来的,儿科老中医告诉你,这6个“坑”千万别踩! 上周门诊,刚坐下我的助理就告诉我“今天安安(化名)来了”,我们都很熟悉这个孩子,很讨人喜欢,我很疑惑问:安安恢复挺好的,这不是上周刚开完药吗,怎么了? 助理说孩子症状忽然加重了,我赶忙让助理把家长叫进来,听完前因后果后才知道,因为家庭矛盾,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了一架,孩子吓得躲在房间里哭,第二天抽动就加重了。 看着孩子紧张攥着衣角的样子,孟爷爷十分心疼。但是家长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孟爷爷只能叹口气,赶紧帮孩子调一调。 其实,像安安这样因为受到惊吓引发或加重抽动症的情况,在门诊太常见了。不少抽动症患儿,都是因为被父母吵骂才出现症状的,或者症状加重的。 孩子的神经本就娇嫩,惊吓就像导火索,一触就容易引爆抽动问题。所以我一再强调:家长们一定不要做这6件事,别让孩子在恐惧和压力里,在症状反复发作里遭罪。 01 别让孩子受过度惊吓 孩子神经系统还在长,对突然刺激特别敏感。别带孩子看恐怖电影、玩过山车等刺激项目,也别用“再不听话就把你送走”这类话吓唬他。过度惊吓会让神经一直紧绷,抽动症状很容易找上门。 02 别让家庭变成“战场” 父母天天吵架的家庭,孩子最易患抽动症!家里鸡飞狗跳,孩子心里就慌,长期处在紧张焦虑中,神经功能容易紊乱。多给孩子爱和理解,少点指责和争吵,温馨的家才是孩子稳症状的避风港。 03 别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受挫哭了、害怕了,别不当回事说“这点小事有啥好哭的”。要蹲下来听他说,帮他疏导负面情绪。情绪堵在心里,就可能通过抽动表现出来,及时引导才能让孩子心里“亮堂”。 04 别让学习压垮孩子 报一堆补习班、写作业写到半夜,孩子压力太大也会诱发抽动。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每天留时间让他跑跳、玩喜欢的玩具,劳逸结合才能让身心平衡,压力少了抽动自然少。 05 别盯着孩子的抽动症状骂 孩子眨眼睛、耸肩时,别一遍遍吼“别眨了”“能不能老实点”。你越提醒,他越紧张,症状反而更严重。不如装作没看见,用平和的态度陪他,给个宽松环境,孩子反而能慢慢放松。 06 别让孩子熬夜、乱作息 睡眠不足会直接加重抽动!晚上别让孩子玩手机、看动画片,9点前就得哄他睡。睡前可以讲故事、听轻音乐,保证每天睡够10小时,作息规律了,神经才能安稳,抽动才会减轻。 很多抽动症孩子不是“治不好”,而是家长不小心踩了这些“坑”。孩子的神经就像小树苗,需要温柔呵护,避开惊吓和压力,再配合专业调理,抽动症状自然会慢慢消散。 记住,家长的耐心和细心,才是孩子对抗抽动最有力的“武器”!
邻居老中医就凭我一句“便秘太折磨”,隔天塞给我几个凉薯,还勒令我必须生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