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这盘棋,越走越不像当年的“你卖我买”,而像一场互相嵌套的拉锯战。 中国对

花信春风 2025-09-30 03:31:05

中美经济这盘棋,越走越不像当年的“你卖我买”,而像一场互相嵌套的拉锯战。 中国对美出口确实少了,但少的主要是袜子和玩具,锂电池、光伏板、电动汽车却越卖越多——美国自己装不起光伏板,充电桩也缺电池,想不用中国货,连灯都难亮。 这不是“脱钩”,是“脱不了钩”。 更讽刺的是,美国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和越南,结果发现,那些地方的电线、芯片、塑料件,还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供应链不是乐高积木,拆了就能重新拼,它像一棵树,根深扎在中国,枝叶伸到全世界。 美国想剪掉分支,却不敢动根,怕整棵树枯死。 反观中国,出口压力没压垮它,反而逼出了新路子。 国内消费不是没起来,是终于找到了新的支点。 年轻人买国潮鞋、老人抢购智能马桶盖、县城里电动车换新潮得像换手机。 政府发补贴不是发钱,是发信号:别总盯着房子,日子还有别的盼头。2024年春节旅游收入比疫情前还高,说明人愿意花钱了——只要东西好、价钱公道、服务不坑人。 美国那边呢? 通胀降了点,但超市里还是贵。 想减少对中国依赖,结果自己造不出好芯片,买不起好电池,工人不够,成本又高,连白宫都开始犹豫:到底是要政治姿态,还是要老百姓的电费账单?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竞赛,是看谁更扛得住折腾。 中国有市场、有制造、有政策耐心;美国有技术、有资本,但缺的是能把这些拼起来的系统能力。 当全球供应链变成一张网,谁想割断一端,都会被其他线缠住。 未来五年,胜负不在关税清单上,而在谁家的电动车跑得更远,谁的光伏板更便宜,谁的消费市场能持续让人掏腰包。 经济博弈,最终拼的不是拳头,是生活本身。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花信春风

花信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