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单看伤亡速度就够惊人,去年 8 月康斯坦丁诺夫卡战场上,3000 多乌军被俄军围在水库南岸,无人机和火箭炮轮番轰炸下一夜全歼,这还只是局部战斗的损耗。 更吓人的是常态伤亡,仅那一周乌军就丢了 15000 多人,相当于每天要填进去 2000 多兵力,这样的消耗速度,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啃。 之前巴赫穆特那场 “绞肉机” 之战更狠,俄军事专家统计乌军战死 5 万、受伤失踪 12 万,把不少精英部队都耗在了战壕里,直接拖垮了后续的反攻计划。 人越打越少,可兵源池早就见底了。联合国统计自 2014 年起乌克兰人口锐减 1000 万,光 2022 年之后就跑了 800 万,现在全国只剩 3500 万人,其中 670 万适龄男性逃到了海外。 更要命的是国内人口结构,2024 年上半年死亡人数是新生儿的 3 倍,年轻人本来就少,还得优先填战场窟窿,美国政客还在催着把征兵年龄降到 18 岁,简直是往空罐子里榨油。 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年轻人口流失严重,可前线催得紧,只能硬着头皮扩征,新动员法把 25 到 60 岁男性全圈进范围,就算这样也只能凑出 20 到 30 万兵力,填不满每天的损耗。 没人愿意当兵,征兵就成了 “抓壮丁”。乌克兰人甚至给这种操作发明了个新词 “巴士化”,还评上了 2024 年年度词汇,街头小巴车随时停下来拉人,连基辅、利沃夫的酒吧迪厅都成了突击现场,夜场里蹦迪的青年转眼就被架进征兵站。 有需求就有腐败,敖德萨早就有明码标价,5000 美元就能买份脊柱疾病证明逃兵役,气得泽连斯基撤了所有地区征兵负责人,可换汤不换药,抓人的还是照样抓。 后来政府想了歪招,把征兵外包给招聘公司,搞求职网站选岗位,结果 10 万份申请里全是抢后勤、IT 这种非战斗岗位,步兵岗位根本没人碰,等于白忙活一场。 就算抓来兵,也都是 “速成炮灰”。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自己都承认,新兵只能练一个月基础军事,再补半个月专业训练就得上前线,有的部队急了甚至只训 10 天就送战场。去年法国花大力气训练的 155 独立机械化旅,5800 人里跑了 1700 个,剩下的刚到前线就溃不成军。 对比之下,那些 “创业型” 部队倒聪明,第 414 无人机打击团靠捐款自筹装备,用 94 项问卷筛兵,可这种部队太少,大部分部队只能收些躲不掉的 “被动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更荒诞的是兵力调配已经乱了套。顿涅茨克北部前线,俄军 11 万进攻部队对着乌军 3 倍兵力优势压着打,而乌军这边旅级部队编制率只剩 30%,按军事标准根本不具备战斗力。实在没人了,就从后勤、维修部门抽人,把做饭的、修装备的全推去扛枪,等于拆了后台补前台。 反观西方援助的武器堆得不少,光无人机就送了 5000 多架,可没人操作也是白搭,那些印着 “夏天,无人机” 的征兵海报,画着士兵躺沙滩椅操控装备的场景,骗来的人没几个愿意真去前线送死。 新兵待遇还搞出了新矛盾,政府给 18 到 24 岁志愿者开 100 万格里夫纳补助金,每月 3000 美元津贴,还有 0 利率房贷,可前线老兵啥都没有,这不摆明了欺负老实人。 逃兵自然越来越多,2024 年就有 5.1 万士兵跑路,连第 3 独立突击旅指挥官都公开骂 “抓壮丁” 只会逼得人更想逃。 这么一套恶性循环下来,前线可不就陷入 “人快打光了” 的死局 —— 死的比训的快,训的比逃的快,逃的比征的快,就算无人机堆成山,没人扛枪没人操作,终究是摆设。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康安说历史
2025-09-29 23:4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