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确保美国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对中国发动战争,你就会得到战争。如果你想摧毁中国,你就会被摧毁。中国不会听之任之,我们将战斗到底,无论是以和平方式还是其他方式。”高志凯博士的这段演讲,可谓把现在的中美关系点得明明白白。 高志凯这句话之所以能把中美关系点透,是因为它直指当前中美博弈的核心矛盾——美国试图用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迫使中国让步,而中国则用实力和决心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种表态不是空话,而是基于中国实实在在的底气。2025年的中国,军事上已拥有全球第二的国防预算,福建舰航母搭载的空警600预警机让中国在西太平洋具备了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经济上GDP突破140万亿元,粮食自给率超95%,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这种综合实力让中国在面对美国威胁时,既有硬碰硬的资本,也有持久战的耐力。 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打压,本质上是一种战略焦虑的体现。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客们始终无法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于是用贸易战、科技封锁、军事围堵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但2025年的中美贸易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对华商品加征最高104%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仍保持在15%左右,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实现了多元化布局。这种经济韧性让美国的制裁就像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军事上,美国更发现自己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无人机和卫星侦察系统的发展,让美国航母在亚太地区变得脆弱。2025年中美军机在黄岩岛的对峙中,歼16以2敌7逼退美菲机群,这种实战化演练证明中国军队已具备区域拒止能力。美国智库的兵推显示,一旦开战7天内美军将损失2艘航母和90%的远程导弹,这种代价让华盛顿不得不重新考虑军事冒险的可行性。 高志凯的演讲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道出了14亿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我们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从抗美援朝到南海仲裁,历史证明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从来不会退让。现在中国有了更强大的实力,自然能发出更坚定的声音。这种底气不是好战,而是止战的智慧,就像古人说的"以战止战,以武止戈"。 国际社会其实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新加坡媒体就指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金砖机制正在重构国际规则,而美国还在用冷战思维搞小圈子。就连美国企业也用实际行动投票——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交付量占全球一半,苹果、强生等巨头都把中国视为战略性市场。这种经济融合让"脱钩"成了伪命题,反而凸显出中美"你中有我"的现实。 说到底,高志凯这句话点破的,是中美关系的新常态——中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忍气吞声,但也不会主动挑起冲突;美国必须学会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施压。这种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共同探索,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想把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企图,最终都会碰得头破血流。
美军历史性时刻将至,官员称要“修理”3个国家,中国不会不管眼下美国政坛气氛有点
【1评论】【3点赞】
光中晨琴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