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手艺人的服务手记(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蒋胜龙的工具包里藏着本磨破封皮的笔记本,上面记着32户独居老人的门牌号和特殊需求:三楼张奶奶家的插座总在雨天跳闸,得提前检查线路;五楼李爷爷眼神不好,维修时要把工具摆整齐避免磕碰。 前阵子降温,他特意给老人们的取暖器做免费安检,临走时总不忘把松动的开关面板拧紧。“这些活儿不值钱,但对老人是定心丸。”他说这话时,手里正帮刚搬来的租户接网线,分文未取。 马英英的裁缝店多了个“时光角落”,墙上挂着顾客送来的旧物:洗得发白的校服、磨破边的围巾、褪色的老被面。有位姑娘寄来母亲的旧旗袍,想改小了当婚纱配饰,马英英拆了自己的真丝衬里补上破损处,还绣了朵同色系的玉兰花。 “每件旧物都藏着故事,改的是尺寸,续的是念想。”如今她的视频里,除了旗袍制作,还多了教社区阿姨补衣服的片段,评论区满是“想起我妈那台缝纫机”的留言。 刘中华的修理部贴了张新告示:学生修车半价,环卫工免费充气。前几天暴雨,他看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路口抛锚,冒雨推着车回店维修,还塞给对方一把伞。 有人劝他“别太实在”,他指着墙上的锦旗笑:“这都是老顾客送的,比赚钱金贵。”现在店里多了个年轻学徒,老刘正手把手教他看电路图纸,“手艺得传下去,便民的活儿不能断。” 这些扎根社区的手艺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一针一线、一螺一帽,缝补着生活的缺口,也暖透了寻常日子。他们的坚守,正是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
社区手艺人的服务手记(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蒋胜龙的工具包里藏着本磨破封皮的
海边骑车的自在者
2025-09-29 02:06: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