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中立了 近段时间,瑞士一直在懊悔中自责,源于近两年一时心血来潮追随了欧美对俄罗斯制裁的步伐,虽然说没有派兵出武器,但冻结俄罗斯在瑞士银行资产一事一举将几百年传承的招牌砸了。 瑞士银行过去为啥能成为全球土豪的“保险箱”?说白了就是靠两招,一是瑞士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就定下的中立国身份,打仗不打它,吵架不带它;二是1934年出台的《银行保密法》,规定谁敢泄露客户信息直接蹲大牢。这套组合拳让瑞士成了财富避风港,全球三分之一的离岸资产都窝在阿尔卑斯山底下,连007电影里邦德都念叨:“除了我自己,我只信瑞士银行家”。 结果2022年俄乌冲突一升级,瑞士就忘了老祖宗的规矩,跟着欧美吆喝着搞制裁,一开始就冻结了俄罗斯900名个人和62家公司的 57.5 亿瑞士法郎,连客户信息都捅了出去,自己亲手把保密法撕了个口子,这下好了,不仅得罪了俄罗斯,连其他国家的富人也吓得连夜转账跑路。 更打脸的是,瑞士这波操作还没捞着好处。本来以为跟着美国混能分杯羹,结果十几轮制裁下来,俄罗斯没伤筋动骨,瑞士自己先崩了。数据显示,瑞士对俄罗斯的出口额虽然从35亿瑞士法郎降到29亿,但放在过去几年里依然算高位,制裁了个寂寞。 反倒是瑞士的银行业自己先扛不住了,老牌银行瑞士信贷直接爆雷,股价熔断、客户挤兑,最后被瑞银集团贱价收购,还得靠央行紧急输血续命。美国司法部还趁机补刀,调查瑞士银行“帮俄罗斯寡头洗钱”,逼得瑞士外交官灰溜溜跑中国求援,希望中方客户别撤资。 其实瑞士也不是第一次在中立人设上翻车了,二战时期它一边收留犹太难民,一边偷偷给纳粹德国放贷款、卖军火;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被美国逼着交出了4000多名逃税客户的名单,保密制度早被撬过墙角。 但这次玩得太大,连自家民众都看不下去。政府还瞒着全民公投,偷偷花438亿人民币买美国F-35战机,理由是“怕涨价”,结果被媒体嘲讽“连专家都没请,纯属拍脑门决策”。老百姓直接炸锅,一架隐形战斗机又不能治病救灾,凭啥让纳税人背30年维护债? 现在瑞士尴尬得两头不是人,想重回中立?晚了!2023年3月它曾试探着宣布“恢复中立”,结果美国一瞪眼,6天后又怂怂地改口继续制裁。这种反复横跳,连国际组织都犯嘀咕:日内瓦可是联合国、世卫等200多家机构的总部,万一瑞士以后继续选边站,这些地盘还能不能安心待着?达沃斯论坛过去能促成敌对国谈判,靠的就是中立招牌,现在说不定哪天就被当成美国跟班晾一边。 说到底,瑞士这次砸招牌的代价远不止银行业崩盘。旅游、教育、精密制造这些靠信誉吃饭的行当,都可能被连坐。就像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的:“国家信誉塌了,啥高端产业都得跟着垮”。瑞士本来指着抱美国大腿过冬,结果发现大腿自个儿还在银行危机里扑腾呢。早知如此,还不如继续蹲在山头当个与世无争的“欧洲隐士”,至少钱袋子不会漏得这么快。
又想中立了 近段时间,瑞士一直在懊悔中自责,源于近两年一时心血来潮追随了欧美对俄
思念蚀骨灼心
2025-09-28 21:46: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