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业圈最炸的新闻,莫过于王健林把85座万达广场摆上了货架。从北京石景山到杭州

夏日朗晴 2025-09-28 17:02:09

最近商业圈最炸的新闻,莫过于王健林把85座万达广场摆上了货架。从北京石景山到杭州拱墅,这些曾经印着“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如今产权纷纷易主。有人算过账,48座广场打包卖了500亿,单座均价才10.4亿,比三年前同区域项目降价超30%。这位曾放话“先定个小目标”的首富,怎么就走到了“断臂求生”这一步? 债务压顶下的生死抉择 万达商管最新财报显示,短期债务超439亿,账上现金却只有116亿。更扎心的是,仅2025年9月新增的股权冻结就涉及145亿资金,被执行总金额累计突破142亿。当法院一纸限高令下来,连王健林自己都坐不了飞机头等舱,这场危机早已不是“卖几栋楼”能解决的。 2025年5月那场48座广场的打包交易,堪称商业史上的“壮士断腕”。接盘方里既有太盟投资这样的资本大鳄,也有腾讯、京东等产业玩家。腾讯把扫码领券、会员体系嫁接到商场,京东直接把广场变成前置仓——这些新玩法,让传统“收租”模式显得越来越落伍。 轻资产转型背后的商业逻辑 表面看是卖资产,实则是王健林十年前就埋下的伏笔。2015年他宣布“万达不再是地产企业”,2020年定下每年签约60个轻资产项目的硬指标。现在卖掉的85座广场,运营权还攥在万达手里,每年照样收管理费。就像把房子租出去当房东,虽然少了产权收益,但风险也小得多。 这种转型在县城市场尝到了甜头。宜宾万达开业三天涌进40万客流,忠县万达单日销售额破750万。反观一二线城市,杭州拱墅万达被接盘后改名“尚品奥莱”,运营权一旦旁落,万达的品牌溢价瞬间归零。这提醒我们:轻资产模式的核心,是运营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首富跌落背后的时代启示 从2013年登顶中国首富,到如今个人财富缩水九成,王健林的沉浮恰似中国商业地产的缩影。当年靠“借新还旧”滚雪球,资产规模膨胀到5000亿,负债率却一度超过80%。现在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新城控股每年开40座吾悦广场,华润万象汇靠首店经济提升档次,万达的优势正在被稀释。 但别急着唱衰。就算卖掉85座广场,万达手里还剩近300个项目,管理面积超7000万平米。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万达广场销售额突破60亿,证明其运营能力依然在线。王健林那句“资产都可以卖,等情况好了再买回来”,既显无奈,也透着商人的精明。 看着这位71岁老人被拍到在新疆大峡谷蹲着休息,身形瘦到脱相,突然想起他早年的豪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现在的他或许会说:“活下去,比胆子大更重要。”这场资产大甩卖,到底是商业帝国的落幕,还是新生态的起点?你怎么看? (案例来源:搜狐财经)

0 阅读:42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