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项持续14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先公布了反补贴初裁结果。按照“不利可得事实原则”,中国所有涉案企业都被征收了226.16%的惩罚性临时反补贴税率。6月11日,反倾销初裁也随之而来,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被裁定为194.43%。 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操作,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实际上却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渣罐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全球能够生产渣罐的厂商并不多,而中国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本土最后一家渣罐厂倒闭后,美国钢厂就开始大量进口中国渣罐,2018到2023年的五年间,进口量更是翻了19倍。 美国下游的小钢铁厂,几乎全靠进口中国渣罐来维持生产。如果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关税,这些小厂的生产成本将立刻飙升。对于那些依赖薄利多销的小厂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美国政府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保护主义”政策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们原本以为通过加征关税可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却让美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困境。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的这种做法并非首次。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对10类进口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试图保护美国钢铁产业。然而,关税一出,钢铁价格飞涨,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成本飙升,企业苦不堪言。 虽然钢铁行业新增了数千个岗位,但其他行业却流失了约20万个工作岗位,远远超过了钢铁行业新增的就业人数。最终世贸组织裁定美国关税违规,小布什政府不得不提前撤销了这一政策。 如今美国政府再次在钢铁相关产品上采取类似的关税措施,很可能会重蹈覆辙。高额的关税不仅会增加美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美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此外中国渣罐企业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可能会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再间接进入美国市场,这也会让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说白了美国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看似是在保护本国产业,实则是在损害本国经济的利益。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不仅不利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也会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希望美国政府能够认清形势,采取更加理性和务实的贸易政策,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一味地挥舞关税大棒。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渣罐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刚刚发生美国贸易委员会突然宣布2025年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