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生活靡乱无度,不仅多年霸占着日本第一女神,还成了太上皇,此后七年间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令人不解的是,当他离开时,日本数百万民众都自发为他送行! 1945年的日本,城市化为废墟,田野荒芜,饥饿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睁大空洞的眼睛,寻找着下一餐的食物,男人们垂头丧气地清理着瓦砾,而女人们则默默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战刚刚结束,这个曾经骄傲的帝国如今匍匐在失败者的耻辱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30日,一架美国军用飞机降落在神奈川的海军机场。 舱门打开,一位身材高大、戴着墨镜、叼着烟斗的将军缓缓走下舷梯,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盟军最高司令官,即将接管日本的“太上皇”。 令人费解的是,当这位被指责生活奢靡、权力无边的将军最终离开时,竟有数十万日本民众自发涌上街头,含泪送行。 麦克阿瑟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曾是美军中将,参与过美西战争,从小耳濡目染,麦克阿瑟立志从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毕业时名列第一。 一战中,他崭露头角,二战期间,他指挥太平洋战场,尤其是在菲律宾战役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战略眼光,让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然而,1945年8月,当他踏上日本的土地时,角色已截然不同。他不是来征服,而是来重建。或者说,来统治。 麦克阿瑟到达日本的那天,日本官员们穿着旧式礼服,脸色苍白,战战兢兢地列队迎接。麦克阿瑟身穿便装,墨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步伐从容不迫。他简单扫视了一眼四周的废墟,便坐进一辆美军吉普车,直奔临时总部横浜酒店。 麦克阿瑟的生活很快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住在大使馆的豪华套房里,每日饮食由美军专供,包括新鲜的牛排、咖啡和甜点,他习惯早起,清晨五点便开始办公,烟斗不离手,批阅文件时神情专注。 他的家人也随同居住,妻子琼和年幼的儿子阿瑟让这个临时住所多了几分家庭气息,然而,民间却流传着各种传闻。有人说他夜夜笙歌,生活靡乱,更夸张的是,谣言称他“霸占”了日本电影明星原节子,称她为“昭和女神”。 原节子当时正值演艺生涯巅峰,以清纯形象闻名,但历史资料显示,这些传闻纯属虚构,原节子战后继续拍戏,终身未婚,晚年隐居,从未与麦克阿瑟有过私下交集。 每天,他坐在大使馆的办公室里,听取日本首相吉田茂等人的汇报,据说,有一次为了震慑日本高层,他特意安排美国军舰在东京湾示威,炮口对准海岸线,这种“太上皇”式的权威,让许多日本人既恐惧又好奇。 1945年9月27日,天皇亲自前往美国大使馆,那天,裕仁穿着正式的燕尾服,身材矮小,神情谦卑;而麦克阿瑟则身着军便装,高大挺拔。 两人合影时,身高差显得格外醒目,这张照片很快登报,震惊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天皇被神化为“现人神”,但麦克阿瑟刻意让这次会面显得平等甚至略带俯视。 会后,他安排天皇走上街头,与普通民众互动,这进一步削弱了皇室的神秘性,许多保守派愤怒不已。 政治改革是麦克阿瑟的核心任务,他主导制定了《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正式实施。这部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废除贵族特权,确立民主制度。 起草过程中,麦克阿瑟的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初稿,效率惊人,参考了伊藤博文时代枢密院的旧制,新宪法彻底颠覆了传统。例如,它赋予妇女选举权,1946年,日本女性首次走进投票站,许多人激动得落泪。 同时,媒体审查被放松,报纸开始自由批评政府,工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工人权益得到保障,这些变革并非纯粹出于理想主义,随着冷战阴影逼近,美国需要日本成为亚洲的稳定盟友,以对抗苏联,麦克阿瑟在私下坦言:“改革是为了让日本不再成为威胁,而是成为堡垒。”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司令,奔赴前线。但他的战略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产生严重分歧:麦克阿瑟主张扩大战争,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杜鲁门则担心引发全球冲突。 矛盾激化下,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突然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消息传到日本,举国震惊。许多日本人难以相信,这位统治他们七年的“太上皇”竟会以这种方式落幕。
他当13年军长,提拔军区副司令说能力有限!杨得志:就别谦虚了!“杨司令,我担心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