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板,这个瓶颈对中方而言不会是永远的障碍! 看看中国的短板就明白了,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心脏病”喊了几十年。就拿大飞机来说,C919现在飞得挺稳,但心脏还是美国通用电气的LEAP-1C发动机,完全没了人家的供应,生产线就得停摆。 更别提正在推进的宽体客机C929项目,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之前想找西方合作,结果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直接暂停了航空发动机对华出口,把路给堵死了。 这可不是第一次依赖进口,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发动机几乎全靠从俄罗斯买,光2002到2004年就花1.62亿美元买了54台AL-31F发动机,一台就得300万美元,简直是被掐着脖子花钱。 即便现在国产发动机有了起色,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刚批量生产,推力13.5吨刚超过老款的涡扇-18,可商用大推力发动机比如CJ-2000还在测试阶段,距离真正量产装机还有段距离,这中间的空白期,就是俄方眼里的“黄金窗口”。 俄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窗口开不了几年。中国搞发动机的劲头有多足,看看投入和进展就知道了,国产CJ-1000A已经在测试,目标就是替代C919的西方发动机,更大推力的CJ-2000性能更狠,推力能到35.2吨,比波音787用的GEnx-1B还强,国产化率都超过90%了。之前涡扇-15从研发到定型用了十几年,现在技术积累上来了,突破速度只会更快。 反观俄罗斯自己,日子过得可不轻松,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制裁就没停过,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波音、空客直接撤资,俄罗斯航空工业供应链断了一大截。 2024年民用飞机交付量都不足百架,自家PD-14发动机装在MC-21上的也就几十台,国内市场小得可怜,不找新买家,航空工业都快揭不开锅了。 更要命的是经济状况,2025年增速才1.5%,21%的高利率把投资都憋死了,工业生产和外贸全在拖后腿,不卖技术换钱,真撑不下去。 所以俄方急着把PD-26重型发动机摆上台面,这款基于PD-35研发的发动机推力26吨,正好能匹配C929的需求,研发都投了28亿美元,技术算成熟,可受制裁影响根本找不到买家,中国是唯一能吃下这订单的主。 但他们也明白,这买卖做不长久,PD-26要2027年才能完成适航认证,到时候中国的CJ-2000说不定都量产了,到时候谁还买俄罗斯的?而且俄罗斯自己产能还不行,PD-14发动机2025年计划才生产30台,真等中国突破了,就算想降价卖都没市场。 更关键的是后续的利润,之前卖AL-31F的时候,不光赚发动机的钱,维修、零部件供应这些配套服务能赚好几年,要是等中国自己能造能修了,这些钱全没了,连技术合作的份都轮不上。 之前中俄在发动机领域的关系早就变了,以前中国是“有求于人”,现在成了“人求于我”。俄方要是现在不供货,等中国CJ-2000站稳脚跟,别说PD-26卖不出去,连PD-35的衍生型号都没人问津。 美国越是封锁,中国自主研发的劲头越足,这一点俄方看得明明白白,与其等中国彻底突破后彻底失去位置,不如现在主动供货,既能赚笔快钱,还能靠配套服务续点收益,就算以后被替代,至少也捞到了转型的本钱。 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援助”,就是算准了时间差的商业博弈,趁着中国还有短板赶紧变现,不然过几年,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俄罗斯缺战机怎么办,只能找中国“回血”。2025年9月,俄罗斯跟中国坐下来谈,想
【19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