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位英国的皮货商竟将一座重达150吨的清代古墓,从中国一路盗取到了加

憨豆大侠闯魔窟 2025-09-27 22:32:37

1918年,一位英国的皮货商竟将一座重达150吨的清代古墓,从中国一路盗取到了加拿大。墓主正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从此便长眠他乡,成为了加拿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百年后,一场骗局拉开帷幕。 那时候中国正乱着呢,军阀混战,老百姓饭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地里的坟头?这个英国商人叫克罗夫茨,表面上在天津做皮货生意,背地里专门搞文物走私的勾当。 他当时在加拿大惹了麻烦,因为走私文物被海关逮住了,眼看就要坐牢。这时候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的副馆长柯雷利给他出了个主意:要是能弄来一座完整的中国贵族墓葬,不仅麻烦一笔勾销,还能拿到两万加元的报酬。 两万加元啊!那时候在北京都能买二十套四合院了。克罗夫茨眼睛都红了,立马就跑到中国来找目标。他在北京永泰庄瞧见一座气派的大墓,当地人告诉他这是明末大将祖大寿的坟。 牌坊有三米高,雕着麒麟瑞兽,文武石像栩栩如生。他赶紧拍了照片寄回加拿大,博物馆一看这规格,立马就拍板要了。 盗墓这事儿毕竟见不得光,克罗夫茨耍了个心眼。他找到一户姓祖的人家,掏出五百大洋让他们冒充祖大寿的后人,对外就说要“修缮祖坟”。 当地官员来查,他又甩出一千大洋打点,就这么把路给铺平了。整整三个月时间,这座墓被大卸八块,石像生拆成头身四肢,供桌凿成石板,连墓砖都编号装箱。 最后装了一百多个木箱,总重一百五十吨,用几十辆马车运到天津港。马车把土路压出半尺深的沟,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运走了。 运到加拿大可不是一帆风顺。货轮在太平洋遇上风暴,装着石牌坊的船舱进了水,石雕花纹被泡得模糊不清。克罗夫茨哪是心疼文物,他是怕卖不上价钱。 1919年,这座墓在安大略博物馆重新组装展出,馆方还特意造了中式庭院,标榜是“明清名将祖大寿墓”。展览一开门就火了,游客挤破头来看东方奇观,博物馆靠这个起死回生,克罗夫茨也揣着钱逍遥法外。 但这事儿从一开始就疑点重重。墓里既没有棺椁也没有墓志,牌坊上只刻着“祖公”两个字,根本说不清到底是谁。 2013年,辽宁兴城工地挖出个残碑,上面“祖大寿”三个字清清楚楚,证明他真身根本不在北京,而是葬在辽宁宁远老家。 这下真相大白了,加拿大那座墓的主人很可能不是祖大寿,而是他的继子祖泽润或者亲儿子祖泽溥。当年文物贩子为了抬价,硬把家族墓吹成名人墓,洋人抢宝心切,压根没核实。 你说这事情荒唐不?百年间,这座墓在加拿大被当成宝,游客们对着石像生指指点点,却不知道看的是个“冒牌货”。 2018年还有个英国人西蒙,拿出来所谓的“祖大寿亲笔家书”,开价三千万人民币。中国专家一瞧就乐了,信纸是用化工颜料做旧的,还把“故里”错写成“故理”。祖大寿一个武将,写信从来都是大白话,哪会拽什么“之乎者也”?假货当场露馅。 更让人心酸的是,有留学生去博物馆参观,悄悄把饺子摆上石供桌。保安过来问,学生轻声说:“给老祖宗送顿家乡饭。”这话听着让人鼻子发酸,可一转头,看见汉白玉供桌上刻着加拿大枫叶标志,又觉得荒唐得可笑。 这座墓到底该不该要回来?有人说就是几块石头,何必较真。可石纹里藏着宁远城头的硝烟,石缝中渗着民族的血性。 这些不是冰冷的石头,是能说话的历史,是我们从哪里来的凭证。2023年,中国已经把这座墓列入海外追索名录,但一百五十吨的石雕,牵扯跨国法律,回家之路遥遥无期。 文物回家比当年被运出去难多了。百年前的掠夺有多野蛮,百年后的追讨就有多艰难。但咱们得记住,追索文物不是要回几块石头,是让漂泊的故事终得其所。那些石像生的眼睛永远望着东方,就像咱们的文化根脉,抢不走,也忘不掉。 信息来源: 央视网《国宝档案》20140421期:流失海外的国宝——祖大寿墓园 国家文物局:中国成功追索流失日本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齐鲁晚报:离奇的万里“迁坟” 澎湃新闻:“倒戈将军”的疑冢:祖大寿又“倒戈”去了加拿大?

0 阅读:1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